Tang Prize Newsletter

唐獎教育基金會 電子報
紀念唐獎漢學獎得主狄培理


唐獎官網
電子報訂閱 / 退訂
English   Follow Us

本期索引



本期內容


《唐獎要聞》帶動西方漢學熱 只是狄培理的第一步

唐獎第二屆漢學獎得主、一代漢學巨擘狄培理(William Theodore de Bary)14日(美國時間)在自宅安詳過逝,享年97歲。紐約時報等海內外媒體撰文推崇狄培理是受人敬重的國際漢學權威,擴大美高等學府研究亞洲的基礎,曾獲美國國家人文獎章及唐獎的肯定。

狄培理不僅是一流的學者,更是令人景仰的教育家。七十多年學術生涯裡,他不僅親自帶領東方經典翻譯工程,其中《Sources of Chinese Tradition》是全世界研究中國思想必備的參考書。1991年他更將東方文明帶進哥倫比亞大學建立「核心課程」,親自為哥大學生授課,在他推廣下,哥大成為全美教授中文及東方文化的學術重鎮。

2016年狄培理獲唐獎漢學獎肯定,狄培理透過他的好友兼同事清大榮休講座教授李弘祺向基金會反應,他的名字被出版社美譯30多年為「狄百瑞」,特由唐獎為他正名為「狄培理」,此乃國學大師錢穆所取,兼具音譯與意譯的深意。據香港哲學家關子尹教授所載,2005年香港中文大學錢穆圖書館留名冊上,有狄培理教授親簽的中文名字,正是「狄培理」。如照片所示,尤見珍貴。(照片來源: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榮休教授關子尹提供)

掀起西方研究漢學熱潮只是他的第一步,其接班人、哥倫比亞大學亞洲與中東委員會主任鄭義靜教授(Dr. Rachel E. Chung)表示,促進跨文化融匯教育學相關觀念在高等教育層級的進一步研究、發展、出版與推廣,是他更遠大的夢想。鄭義靜將承接使命,從哥大出發,培育世界各國種子教師,讓世代與世代、世代與經典產生更多對話與理解。

更多狄培理的故事,歡迎參閱《改變從心 唐獎第二屆得主的故事》新書訊息相關資訊


《唐獎要聞》世代傳承 鄭義靜接手狄培理全球偉大對話

狄培理終其一生為了讓「偉大對話」得以跨越文化不遺餘力,不僅將《傳統典籍選編》書籍系列推廣至廣大讀者群,亦重新詮釋和應用儒學思想,使其融入西方教育實務。然而,今日身處許多不同傳統與高等教育環境中的學生要能夠有意義且有效的進行自己的跨文化融匯過程,需要對跨文化融匯動機與過程具備廣泛共識,特別是在教育學方面。因此,狄培理和其關門弟子、新儒學研究的接班人鄭義靜長期致力於人文跨文化融匯教育學與理論的有力闡述,狄培理甚至將其視為今日所謂第四代漢學和哥大亞洲暨中東委員會(UCAME)全球獎學金與其他機構面臨的一項迫切任務。

文明「偉大對話」之計畫,包括出版供學者、教師與學生使用之跨文化融匯教育學書籍,旨在提供一個工作要點(working guide),讓學者、教師和學生知道再小的教育法革新都具有意義,可以促進獨立於機構改革之外的跨文化融匯。另一項關鍵要素,則是支持經典討論會的培訓與持續成長,特別將重點放在提供學生討論領袖(discussion leader)適當培訓。討論會在短短幾年之間大幅擴張,2016年已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中國鄉村、新加坡、曼谷、孟買、東京、德島、開普敦和紐約市舉辦了工作坊,促進全球推廣達到更高的卓越標竿。

為了持續推廣跨文化融匯與偉大對話的理念,狄培理特將唐獎研究補助經費挹注DB全球人文基金會(DB Global Humanities Foundation),其生前為該基金會董事,現由鄭義靜博士承接此計劃的使命,督責DB全球人文基金會參與和平文明跨文化融匯之研究、發展、出版與推廣,符合狄培理發起的智慧理念。

從哥倫比亞大學出發的跨文明對話,狄培理再次打破疆界藩籬,讓這套跨文化融匯教育逐漸為世界各國採用,培育各地種子教師,鼓勵世界各大學與高中生針對長久以來根植於傳統經典脈絡之中的人類議題,進行批判性和跨文化討論,影響更是深遠。

相關資訊


《魅力焦點》IUBMB與唐獎共同表揚張鋒

由唐獎教育基金會和國際生化與分子生物學聯盟(IUBMB)共同在第42屆「歐洲生化聯盟」FEBS大會舉辦Tang Prize/ IUBMB講座演講,邀請唐獎第二屆生技醫藥獎得主張鋒發表演說,上千人湧入,迴響熱烈。

IUBMB會長吉諾瓦特(Joan J. Guinovart)特別邀請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一起主持,並頒發IUBMB獎章及與唐獎共同署名之證書,表彰張鋒在光遺傳學及基因編輯技術發展之貢獻。

CRISPR/Cas9 技術日臻成熟,有人稱其「有可能用來建造一個無疾病、無飢餓、無污染的新世界」,是生物和醫療領域最具顛覆性的研究工具。張鋒九月12日以「在微生物免疫機制中發掘基因編輯的新未來」(From Microbial Immunity to Genome Editing )為題發表Tang Prize/IUBMB講座演講,探討基因編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及目前研究方向,他表示這是一個寬廣需要共同探索研究之領域。


2018年四月張鋒也將出席國際生醫盛會「實驗生物學國際組織」(EB),代表唐獎發表Tang Prize/IUBMB演講,將再次刮起基因革命式旋風。

 相關訊息

《魅力焦點》唐獎接軌以色列 開啟科教新頁

唐獎教育基金會聯袂國際生化與分子生物學聯盟 (IUBMB),推動各項生技醫藥及生物科技相關活動與發展,包括九月6至8日在以色列之魏茨曼科學研究院(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 WIS)舉辦「生化暨分生新視野敎育會議」,唐獎執行長陳振川特拜會該研究院副院長尼曼(Michal Neeman)等人,就科學教育進行討論,並與其探討雙方未來合作的可能性,開啓生物科技及科學教育交流新頁。

陳振川11日前往拜會魏茨曼科學研究院,尼曼表示,WIS除專注在基礎研究及轉化為商業化技術,還有一項國家賦予政策任務,就是對大眾和孩童的科學教育。陳振川則回應,WIS在全球200個自然及生命科學研究機構排名第六(前十名,其他均為美國機構大學),其發展出高科技、創新及創意產業發展,令人感佩,最令人驚訝的是,透過全民的科學教育,使大家建立「邏輯思考能力」,求真求實。有邏輯觀念的高素質國民,才能有理性進步的社會及國家。

同時,陳振川也拜會國際奈米科學大師、WIS材料與介面科學所前所長芮雪夫‧田尼(Reshef Tenne),向田尼介紹基金會推動唐奬及相關科研教育,探討雙方未來合作的可能性。

 相關訊息


《新聞快遞》唐獎聯手歐洲永續發展中心 推動永續發展

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參加第五屆永續發展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ICSD),以莫拉克風災重建經驗,分享台灣在城市永續發展所做的成果與努力,並進一步搭建雙方致力永續發展平台。

歐洲永續發展中心主辦的第五屆永續發展國際會議,9月6日至7日於羅馬展開,計50多個國家,近200位學者共同參與,關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永續議題。

除了發表演講,陳振川也特別拜訪歐洲永續發展中心執行代表阿拉伊.修地(Aranit Shkurti),其主動表示希望和唐獎敎育基金會合作,簽署合作協議,逐步強化發展關係。最後,也希望能邀請唐獎得奬人在他們主辦之永續發展國際會議中演講,並期望協助推薦歐洲地區在此領域之傑出候選人,以加強雙方未來合作。

 相關訊息

《新聞快遞》唐獎邀青年做點不一樣的事

「點燃創意‧跨出想像」唐獎第二屆高中職青年學子創意活動,7校9隊發揮唐獎四大獎項精神,付出實踐,為社會做點不一樣的事。

北一女「守住創藝學法律」團隊以耳熟能詳的荊軻刺秦王故事,向國小學童提問「當你被追殺時,你可以殺人嗎?」,生動地解釋正當防衛的法治觀念。

另外,建中「人社班」為編寫一本給世界的台灣課本,與知名文史作家王浩一進行精彩的對談;建中「生物研究社」則前往八里焚化廠,與八里國中新生一起進行生態資源調查,推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中興高中「興中有愛團隊」請來大埔里@報總編輯柏原祥,為學生上一堂公民記者培訓課;新竹高中「作田人」團隊希望與土地和平共存,在學校建了一塊水稻田,從開墾到插秧不假他人之手!台南北門高中「熱血法治公民」則背著燈箱環台做問卷,一探民眾對公共議題的看法。

接續還有台中一中、台南一中及北門高中另一支隊伍地球公民的活動花絮,精彩內容,歡迎鎖定「唐獎青年Tang Prize X Young Minds」粉絲專頁!。

唐獎新書《改變從心 唐獎第二屆得主的故事》陸續在各大學及高中展開分享會,千萬不要錯過!

唐獎新書校園分享會場次:

文化大學

9月27日(三) 13:10-15:00

成功大學

9月28日(四) 15:10-17:00

台北科技大學

10月5日(四) 10:00-12:00

台北大學

(三峽校區)

11月15日(三) 13:10-15:00

及15:10-17:00

台灣師範大學

11月29日(三) 10:20-12:10

台北醫學大學

12月5日(二) 10:00-12:00

師大附中

12月8日(五) 15:00-17:00

中原大學

12月12日(二) 15:10-17:10



我們的努力,全都記錄在《唐獎電子報》。希望與您搭起互動的橋樑,帶您認識唐獎,瞭解唐獎。

※本電子報由唐獎教育基金會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取消訂閱

※此郵件是系統自動傳送,請勿直接回覆此信。



唐獎官網
電子報訂閱 / 退訂
English
Go To Top   Follow Us

 
唐獎教育基金會 電子報
紀念唐獎漢學獎得主狄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