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得主艾利森及本庶 佑 獲諾貝爾生醫獎
2018.10.01
A- | A+
分享
文章出處

2018年諾貝爾生理及醫學奬得主今揭曉,由唐獎2014年生技醫藥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本庶 佑(Tasuku Honjo)共同榮獲,表彰他們對癌症療法的貢獻。

曾勇闖各地頂尖科學研究中心的艾利森,花了30多年研發免疫療法抗癌藥物,最終落腳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擔任免疫治療研究平台執行主任。「我真的很想要比別人先知道、先發現。我喜歡當第一個『我弄懂了!』的人。」,這股精神,促使他可在寂寞的科學路上堅持下去,同時,他也是1995年率先發現CTLA-4是T細胞抑制性受體的兩位科學家之一,證明CTLA-4的抗體可以阻斷T細胞抑制性訊息,而達成活化T細胞殺死癌細胞的活性,並且於1996年以動物實驗證明該抗體可以排除小鼠體內數種腫瘤。爾後更藉由其單株抗體藥物成功被研發,及臨床試驗證明對末期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有顯著治療效果,於2011年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核准上市,現已成為黑色素瘤的標準療法。

京都大學大學院醫學研究科免疫基因醫學講座之客員教授本庶 佑,被視為日本最接近諾貝爾獎人選,兒時夢想成為天文學家,長大想當律師與外交官,最後一腳踏入生物醫學領域。他與團隊於1992 年發現PD-1,並證明PD-1為T細胞上的抑制性受體,進一步研發出來的抗癌藥物於2014年在日本與美國通過上市。本庶 佑不但是開創日本基因研究的先驅,更成為改寫醫學未來的科學家,是開創二十一世紀免疫醫學的關鍵人物之一。

唐獎2014年生技醫藥獎的得獎人由這兩位美日學者共同獲得,表彰艾利森的貢獻在於發現CTLA-4抗體,及本庶 佑(Tasuku Honjo)研究的PD-1抗體則是對免疫療法的另一個重要關鍵。而兩種藥物的混合運用顯出更好的治療效果,初步的黑色瘤臨床試驗報告顯示,三分之二的病人瘤縮小,兩年存活率可高達90%,為癌症免疫治療帶來革命性的重大突破,他們是二十一世紀癌症治療的重要突破者,讓許多難以治療的疾病曙光乍現,為癌症免疫治療帶來革命性的重大突破。

今日2人實至名歸榮獲諾獎的殊榮,唐獎也於第一時間致意恭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