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g Prize Newsletter

歷屆最多 歐美日八位先驅獲唐獎


唐獎官網
電子報訂閱 / 退訂
English   Follow Us

本期索引



本期內容


all

_

唐獎第三屆得獎人,分別是永續發展獎的詹姆士•漢森(James E. Hansen)、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Veerabhadran Ramanathan);生技醫藥獎的東尼•杭特(Tony Hunter)、布萊恩•德魯克爾(Brian  Druker)及約翰•曼德森(John Mendelsohn);漢學獎的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和斯波義信(Yoshinobu Shiba),以及法治獎的約瑟夫.拉茲(Joseph Raz),來自歐美日等國共八位得獎人。八位唐獎得主對世界的貢獻創新且不凡,讓懶人包帶你一探究竟!也歡迎前往唐獎官網YouTube頻道,回顧唐獎得主的榮耀時刻!

180615-唐獎-永續發展-官網 banner

永續發展奬 表彰在氣候變遷的開創貢獻

唐獎第三屆永續發展獎頒予兩位氣候專家,分別是前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哥達太空研究所所長詹姆士‧漢森(James E. Hansen)博士及出生於印度、宗座科學院理事會會員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Veerabhadran Ramanathan) 教授,他們在氣候變遷及地球環境永續領域皆有開創性的研究與貢獻,其研究成果所導出的科學論述,更成為國際間氣候協定(如巴黎協議、蒙特婁公約)及2030永續發展議程的重要基礎。

漢森參與建立全球最早的3D氣候模組GISS,並闡明氣候作用力與回饋機制對全球溫度的影響。除此之外,他更是一位先驅者,1980年代世人對全球暖化尚未有警覺時,他是第一位分析出全球溫度變化已超過自然變化範圍的科學家,將暖化問題以數據化方式呈現,提醒世人全球暖化已然發生,並且不遺餘力地呼籲政府採取有意義的行動。

拉馬納森則是第一個提出氟氯碳化物也屬於溫室氣體的學者,1975年其研究指出氟氯碳化物不僅會影響大氣臭氧層,同時也像二氧化碳一樣會對氣候系統產生衝擊,此研究成果催生《蒙特婁議定書》之簽訂,限制各國氟氯碳化物之使用。不僅如此,拉馬納森教授在大氣褐色雲的研究亦是首屈一指,大氣褐色雲是由空氣汙染物(如大氣黑碳)與雲團結合而成,這些汙染物會吸收陽光導致全球暖化愈加嚴重,因為他的研究,政府得以了解空氣污染與氣候變遷之間的關係,進而推動更多相關政策,如Surya計畫,讓部分開發中國家的人民使用潔淨能源烹煮食物,以減少含黑碳的煙煤排放。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氣候變遷起因於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改變了地球大氣的組成,要改善氣候問題,國家相關政策的制定不可或缺,而漢森博士與拉馬納森教授所提出的研究成果,皆成為政策制定背後十分有力的科學證據,為人類永續發展帶來極大貢獻。

懶人包相關新聞

180615-唐獎-生醫-官網 banner

生技醫藥獎 促成標靶治療成功運用

唐獎第三屆生技醫藥獎由三位學者共同獲得,分別是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The Salk Institute)生物學教授東尼‧杭特(Tony Hunter)、美國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奈特癌症研究所所長布萊恩‧德魯克爾(Brian Druker)、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前任校長約翰•曼德森(John Mendelsohn),表彰其發現蛋白質酪胺酸之磷酸化,並發現酪胺酸激酶(Tyrosine kinase)為致癌基因,促成標靶治療在臨床上的成功應用。

杭特是首位發現酪胺酸可以被磷酸化,進而發現酪胺酸激酶是一種致癌基因的科學家,開啟癌症治療的新篇章。酪胺酸激酶為細胞表面的受體,負責接收外來訊號(如生長激素),扮演控制細胞生長的關鍵角色,一旦酪胺酸激酶發生突變,會導致細胞即使沒有外來訊號仍一直保持活化狀態,造成細胞不斷增生,最後形成惡性腫瘤,此開創性發現相當於找到癌症的阿基里斯腱,只要用小分子或抗體堵住酪胺酸激酶的活性部位,阻斷細胞活化訊息之傳遞,便能有效抑制癌細胞,杭特因此被視為酪胺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研究領域的鼻祖。

在杭特發現酪胺酸激酶訊息傳遞路徑的機制後,德魯克爾與曼德森各自依循此發現,將其應用於臨床研究。德魯克爾利用小分子阻斷癌細胞訊息傳遞路徑,開發出標靶藥物基利克Gleevec®,能有效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把原本必須進行骨髓移植的疾病,變成每天吞口服藥就能治療的疾病,使患者五年存活率超過九成,被譽為21世紀最成功的癌症標靶治療藥物。

曼德森則採另一種策略對付酪胺酸激酶,他運用抗體阻斷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與外來訊號的結合,使酪胺酸激酶停止活化,成功開發出標靶藥物爾必得舒Erbitux®並推動其臨床試驗,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核准用於大腸癌與頭頸癌的治療。這是第一個利用抗體去抑制受體之TK活性的標靶治療方法,現今許多成功的標靶治療都是針對EGFR。

三位得獎人對科學及人類健康的貢獻顯著,他們的成就也充分展現基礎科學的重要性,傑出的基礎科學研究給予臨床醫學極大幫助,同時宣告標靶治療及精準醫療的時代來臨。

懶人包相關新聞

180619-唐獎-漢學-官網 banner

美日漢學大師 獲漢學獎

唐獎漢學獎,由美國哈佛大學「大學講座教授」、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和日本學士院院士斯波義信(Yoshinobu Shiba)兩位教授共同獲得,分別表彰二位在中國文學及史學之貢獻。宇文所安對中國古典詩文的理解全面而精湛,尤以唐詩研究及古典詩文翻譯貢獻卓著;斯波義信教授為漢學史上少數能完美融匯三大漢學領域精隨者,他集結西方的社會科學方法、日本的嚴謹考證方法及中國的豐富史料,在中國社會經濟史的研究上成果斐然。

宇文所安26歲便獲得耶魯大學東亞系博士學位,隨即在耶魯大學教書,後在36歲時轉聘於哈佛大學東亞系與比較文學系,同時也是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古根漢學術獎及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傑出學術成就貢獻獎得主。宇文所安是當代中國古典文學最重要的學者,他率先將唐詩做系統性地研究、翻譯及編輯,出版《初唐詩》、《盛唐詩》、《晚唐詩》等專著三十餘種。他的唐詩研究有別於以往照本宣科的文學史寫作方式,更具有強烈的文化史視野,闡明詩不僅是一種文類而已,更是一種歷史脈動中「感覺結構」(Structure of Feeling)的體現。除了唐詩研究獨步全球、為漢學開創新局,宇文所安在其他領域亦貢獻卓著,為東西比較文學理論及實踐帶來突破。

斯波義信為日本首屈一指的史學家,在「宋史」、「中國經濟史」與「中國城市史」領域貢獻卓越,亦有華僑、海外華人相關研究為學界所重。是二戰後日本獲得中國史博士學位的第一人,也是日本學士院150位會員中的一位,被視為「東京文獻學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以實證史料為基礎致力於宋代商業史研究,關心的範圍相當廣泛,對於宋代以降的交通發展過程、地域開發、行政與經濟的關係、都市化以及同鄉會館與華僑等主題皆有所關注。斯波教授以中國全國性與通史性的視點考察各地域的差別與多樣性,近年來更融入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為中國史學界開啟新的研究視野。

懶人包相關新聞

180619-唐獎-法學-官網banner

知名法哲學家約瑟夫.拉茲 獲法治獎

唐獎第三屆法治獎頒予國際知名法律哲學家約瑟夫.拉茲(Joseph Raz),以表彰他對法治具開創性之貢獻,並肯認他深化吾人對於法律本質、法律推理、以及法律、道德與自由相互關係之理解。在法哲學浩瀚的研究中,拉茲就像一位登山者,漫步在法律、政治與道德三座交錯且綿延的山巒間,嚴謹釐定各種思考的路徑,得以使人們趨近法律的完整真貌。

他不僅承繼了法實證主義(legal positivism)之傳統,補充了分析法律哲學(analytical jurisprudence)的不足處;其所多年陳述有關法律規範性(the normativity of law)及法律權威性質(the nature of legal authority)的論理、健筆亦勾勒出法律自主性及法學論理之評價本質。

過去五十餘年,拉茲任教不倦且著作不輟,曾獲得「在分析法學、道德與政治哲學界極具敏銳度、獨創性及學術動能充沛的學者」的評價。其所撰寫的《法律的權威》(The Authority of Law)、《自由的道德》(The Morality of Freedom)、《實踐推理與規範》(Practical Reason and Norms)等十餘專著,皆為法理學上極具代表性的著作。

舉凡當代洶湧不絕的學術主題,從法治、法定權利、法律哲學方法論、過失與責任、實踐合理性、基本價值理論、至人權與主權以及民主的相關論述,這些環環相扣又相互辯證批判的研究,皆可在拉茲教授的著作中找到立論基礎與詮釋辯證。因此,拉茲教授在法律、道德及政治哲學研究的跨世紀傳承與發揚之不可或缺性,自不待言。

懶人包 及 相關新聞



我們的努力,全都記錄在《唐獎電子報》。希望與您搭起互動的橋樑,帶您認識唐獎,瞭解唐獎。

※本電子報由唐獎教育基金會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取消訂閱

※此郵件是系統自動傳送,請勿直接回覆此信。



唐獎官網
電子報訂閱 / 退訂
English
Go To Top   Follow Us

 
歷屆最多 歐美日八位先驅獲唐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