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g Prize Newsletter

唐獎第三屆得主 6/18-21正式公布


唐獎官網
電子報訂閱 / 退訂
English   Follow Us

本期索引



本期內容


歡迎詞中

《世界聚焦》唐獎得主六月18日起公布 九月來台演講

唐獎的設立,是華人以中華文化數千年的涵養,面對當前社會發展,自2014首屆頒發逐步打開國際知名度,不僅得獎人倍受世界矚目與肯定,這也是唐獎累積了歷年來各界在科技、文化、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唐獎由尹衍樑博士於2012年創辦,四大獎助領域為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都是當前社會最重要的議題,企盼經由得主的貢獻與影響力,在唐獎搭建東西文化科技的交流融合之平台,為21世紀尋找永續發展的新方向。第三屆得獎人依序自六月18至21日逐日分項揭曉,每天台灣時間上午10點唐獎官網Live直播,與世人共享榮耀時刻。

歷年來唐獎得獎人分別為:永續發展獎Gro Harlem Brundtland (挪威)、Arthur H. Rosenfeld (美國);生技醫藥獎James P. Allison (美國)、Tasuku Honjo (日本)、Emmanuelle Charpentier (法國)、Jennifer A. Doudna (美國)、Feng Zhang (華裔美籍);漢學獎余英時 (華裔美籍)、William Theodore de Bary (美國);法治獎Albie Sachs (南非)、Louise Arbour (加拿大),他們在所獲獎項領域奉獻一生歲月,其卓著成就世界有目共睹,具體表達唐獎所欲表彰的精神與內涵。此外,唐獎頒發兩屆以來,共11位得主,其中4位是女性,比率高達36.4%,也反映了女性在現代傑出的表現。

唐獎得主將獲頒新台幣4,000萬元獎金及1,000萬元研究補助費、日本設計師深澤直人打造的9999純金獎章(價值達25萬元)及證書一份。唐獎第三屆證書特別邀請荷蘭知名書籍設計師伊瑪・布(Irma Boom)操刀,以抽象的原創性思考呼應唐獎內涵,設計表現上,以前衛而線性的折紙概念,各自折切出不同方向與角度呈現四大獎項,彷彿指向一條新的路徑,引領21世紀當前獨立而思考的精神。

相關資訊

張鋒

《世界聚焦》張鋒EB開幕唐獎講座 吸引超過六千位聽眾

唐獎與「實驗生物學國際組織」 (Experimental Biology, EB)簽署10年合作協議,每年安排對於世界有卓著貢獻的唐獎得主發表演講,促進科技與新知交流。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四月21日晚間,超過六千人參加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張鋒博士(Feng Zhang)於發表的開幕唐獎講座。美國藥學與實驗醫療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ASPET)執行長暨2018 EB管委會主席Judith Siuciak引言驚嘆:「我們今晚座無虛席!」許多晚到的聽眾只能全程站著聆賞,有些人甚至是透過會場外的實況轉播親炙大師風采。

張鋒團隊去年成功開發出一種基因檢測系統「夏洛克」(SHERLOCK),今年二月更於國際刊物《科學》雜誌發表論文展示了性能優化的SHERLOCKv2系統。張鋒自嘲研發過程中,剛開始的準確度低,「實在是個糟糕的系統」,引起在座一陣笑聲。接著解釋團隊如何找出關鍵點(T375G),改良後的系統準確度相較於之前提高了將近1000倍,使得基因檢測的效率和靈敏度大幅提升。檢測系統的應用只需一張基因試紙,即可快速篩檢人類唾液樣本中的寨卡病毒、登革熱的 RNA 序列等 。

主持人中央研究院院士錢煦盛讚張鋒的研究成果超群絕倫,不僅是生醫,未來對各方面的應用都有重大影響。錢煦院士在講座尾聲請張鋒給年輕學人幾句話。張鋒謙遜地說:「我非常幸運。因為第一,我有很棒的父母。第二,我有很棒的老師。」張鋒提到進入會場時遇到一群高中生,他覺得唐獎講座歡迎所有人參與的精神好極了。張鋒認為自己在求學階段得到瞭解他的老師無私分享與提攜,引導他走出自己的道路,才有今日的成就。「哪天你們努力有成,記得要啟發、帶領後輩,並好好感謝你的師長。」張鋒一席話充分展現東方儒家承先啟後、尊師重道的精神,獲得在場聽眾如雷掌聲。

2018年EB由五大協會共同舉辦,包括美國解剖家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natomists, AAA)、美國生物化學分子暨分子生物學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ASBMB)、美國生理學協會(American Physiological Society, APS)、美國研究病理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Investigative Pathology, ASIP)與美國藥學與實驗醫療協會,盛況空前。

相關資訊
第三屆證書分別由荷蘭辦事處大使紀維德、荷蘭書籍設計師伊瑪·布(Irma Boom)、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副執行長艾淑婷上台揭示。

《魅力焦點》荷蘭大師操刀唐獎證書 破格設計打破思考框架

2018唐獎第三屆證書設計發表會,六月2日於信義誠品展演廳舉行,邀請荷蘭知名書籍設計師伊瑪.布(Irma Boom)操刀,以極簡風格,融合東方精神、西方表現形式,展現唐獎證書中西融合的意涵,吸引國內外設計界、學術界及出版界等上百名朋友參加,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代表紀維德( Guy Wittich )及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副執行長艾淑婷特別受邀出席。

一貫擅長運用創意主題表現獨特思維的Irma Boom表示,在構思唐獎證書時,特別以美國詩人Robert Frost〈未行之路〉(The Road Not Taken)為創作靈感,以詩中意境比擬唐獎得獎人不追求明確而易顯的道路,步上沒人走過的途徑,所思、所想是創新的思維,因此探知到新的領域有了新的發現。

在設計表現上,Irma Boom透過抽象的原創思考傳達唐獎內涵,以前衛而線性的折紙概念,選擇鮮明的綠、黃、紅、藍色彩,呈現唐獎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法治四大獎項。她表示,綠色是普遍大家認知的永續發展的代表色;黃色象徵活潑的生命力,彷彿化學反應的變化萬千,表現唐獎生技醫藥獎恰到好處;紅色是她直覺認為華人的代表色,故挑選紅色呈現唐獎漢學獎;法治獎則以荷蘭官徽中的藍色這個色系為主軸呈現,她解釋因藍色是值得信賴的顏色,非常適合詮釋唐獎法治獎的和平意涵。

四個獎項設計各自折切出不同的方向與角度,Irma Boom提及,折的動作是一個動態,讓證書視角變得截然不同,彷彿指向一條新的路徑,隱喻著唐獎得獎人走出新的思維領域與空間,而A4版型折切破格的表現,象徵著唐獎打破思考路徑的框架,開創更多新的可能。

Irma Boom是國際知名的書籍設計大師,2010年被紐約時報封為「當代最佳書籍設計師」,曾三度獲得世界最美麗書籍設計金獎,是德國書籍設計終身成就獎「古登堡獎」(Gutenberg Prize)史上最年輕獲獎人。

相關資訊

首屆生技醫藥獎得獎人本庶 佑,六月4日於IUBMB大會唐獎專題演講,講授癌症免疫療法新進程-2

《魅力焦點》免疫療法曙光 唐獎得主本庶 佑:癌症將成慢性病

國際生化與分子生物學聯盟( International Union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IUBMB ) 第24屆代表大會,六月4日於韓國首爾盛大展開,唐獎首屆生技醫藥獎得獎人本庶 佑 ( Tasuku Honjo ) 博士以「透過阻斷PD-1進行癌症免疫治療」(Cancer Immunotherapy by PD-1 blockade)為題,發表唐獎專題演講 ( Tang Prize Lecture ),提出細胞內粒腺體活化可能是提升免疫療法有效性的指標等新研究進程。

本庶 佑博士被譽為「最接近諾貝爾獎的日本人之一」,現任日本京都大學大學院醫學研究科醫學博士、京都大學講座教授。他發表了其與團隊最新的研究結果,他們發現細胞中粒線體活化和PD-1免疫療法是否會成功有密切相關性,是用藥前的指標,可望用粒線體活化劑搭配抗PD-1進行複合式治療,能提高治癒力及降低醫療成本。

他提及,20世紀因為盤尼西林(Penicillin)之發現,減除了很多傳染性疾病,21世紀將進入PD-1免疫療法的時代,他相信癌症可以被PD-1及其後續改善之研究成果控制。

其進一步指出,利用抗PD-1抗體進行免疫檢查點的阻斷,是癌症治療中的大革命,因為比起其他治療方式,它有許多優點,包括適用幾乎所有類型於任何階段的癌症、效果持久和副作用小。他表示,抗PD-1免疫療法將在不久成為癌症治療最有可能的首選。

目前許多癌症均可透過免疫療法治療,迄今已包括黑色素癌、肺癌、腎臟癌、霍奇金淋巴癌、尿道上皮癌、結直腸癌、頭頸癌、肝癌及胃癌等。預估2016年至2020年免疫療法佔癌症治療方式之比例,將從原本5%提升至50%,及至2030年將達到近九成比例。他表示,癌症腫瘤並不會完全消失,但會在免疫療法控制下,「癌症將成為慢性疾病」,而不再是絕症。

2016年唐獎與IUBMB簽訂九年合作協議,贊助生化或分子生物領域相關國際會議,並提供年輕學者移地研究和參與國際會議的旅費,培育生醫領域專業人才與創新工作,力促推動各項生技醫藥及生物科技相關活動交流與發展。

相關資訊
布倫特蘭

《魅力焦點》唐獎得主布倫特蘭來台 倡永續發展議題

唐獎首屆(2014)永續發展獎得主、挪威前總理、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四月來台出席「女性永續發展科學週」活動,特於中央研究院及成功大學分別發表兩場演講,受到熱烈迴響,並接受成大頒布名譽博士之殊榮,「成大以莫大的榮譽歡迎挪威國母接受名譽博士,繼續推動未來世代在兼顧環境永續與經濟發展的平衡目標。」成大校長蘇慧貞說。

首場演講(2日)在中研院舉辦「永續社會的公共衛生與環境發展」特別論壇,布倫特蘭夫人與中央研究院院士劉紹臣、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及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共同討論永續社會相關重要議題,包括氣候變遷影響下的環境及永續發展,以及在變遷的環境與社會中的公共衛生兩大主軸,深入探討少子化、空污及能源等議題。她表示,制訂國家政策是永續發展相當重要的一環,身為一位國家領袖要有長遠的眼光與計劃,且有義務教育和說明政策的方向與目的。

以人類永續發展為己任的布倫特蘭夫人表示,她一生致力推動經濟繁榮、社會永續及世界和平三大面向,並以此為個人最高指導原則。隔天(3日)她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回溯30年國際合作概況」為題,在成大發表專題演講,受到在場台南一中、台南女中及聖功女中等高中學子熱烈迴響。一位法學院學生提問如何平衡職涯與家庭?布倫特蘭說自己擔任挪威首長期間不斷推動兩性平權,制訂法規改變社會企業文化及家庭傳統觀念,成功推動產假協助父母享有社會福利,安心孕育下一代,她表示她那一世代產假有12週,到她的女兒產假增加至18週,今天至她的孫女則有1年產假,男性則有14至52週育嬰假的保障。

現任國際公義組織The Elders副主席布倫特蘭夫人,長年關注與投入氣候變遷、醫療照護、人權等永續發展相關議題,「女性永續發展科學週」活動是她運用唐獎所指定的研究補助費,由唐獎委託成大主辦在台灣施行的計劃之一,自2016年起連續辦理三年,至今已培育獎勵15位開發中國家優秀女科學家,她特別親自頒獎表揚今年5位「格羅‧布倫特蘭獎」得獎人,包括Natisha Dukhi (南非)、Barbara Burmen (肯亞)、Neha Dahiya (印度)、Weena Gera (菲律賓)、Sarva Mangala Praveena (馬來西亞)等優秀女性科學家。

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特別感謝布倫特蘭夫人遠道而來,並表示女性永續發展科學週活動結束不代表劃上句點,而是另一個起點,點燃與創造新的鍊結,促進國際間旳合作,以對抗氣候變遷、發展綠能經濟等議題,開啓延續世界各地向永續發展邁進。

相關資訊

余英時人文獎

《活動快遞》2018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 七月開放申請

邁入第四屆的「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廣受兩岸三地及海外學者的重視,得獎人來自台灣、美國、香港及荷蘭等地優秀的華人學者,讓漢學的世界重要性與影響力與日俱增。

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是首屆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運用唐奬研究補助經費指定設立,鼓勵年輕學人投入漢學、人文研究的領域,為傳統文化的活化注入更新的生命力。本基金會特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辦理,以獎勵漢學、人文後進學者進行研究。本獎項自2015年起,以五年為期,獎助漢學、人文研究之年輕學者撰寫專書或博士論文,分別提供專書寫作及博士論文寫作兩個獎項的獎學金,每獎項3名,獎金分別為新台幣36萬元及24萬元,協助得獎人相關研究與發表。

2018年度申請日期於7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歡迎廣傳及踴躍申請報名。

相關訊息


我們的努力,全都記錄在《唐獎電子報》。希望與您搭起互動的橋樑,帶您認識唐獎,瞭解唐獎。

※本電子報由唐獎教育基金會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取消訂閱

※此郵件是系統自動傳送,請勿直接回覆此信。



唐獎官網
電子報訂閱 / 退訂
English
Go To Top   Follow Us

 
唐獎第三屆得主 6/18-21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