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得獎人演講」感動、啟發人心 六得主輪番上陣傾囊相授
2023.08.02
A- | A+
分享
文章出處

繼昨日盛大舉辦唐獎第五屆頒獎典禮,今(2)日「唐獎得獎人演講」再於台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卓越堂隆重登場,四場演講分別由永續發展獎、漢學獎召集人劉兆漢院士、王德威院士、法治獎前召集人葉俊榮講座教授,生技醫藥獎為王惠鈞院士擔任介紹人,六位唐獎得主祭出集一生絕學的演講主題:「對話與永續發展」、「青銅禮器與黃金腰帶:中國文化場景的昔與今」、「比較憲法待解之謎」、「研究開發mRNA療法」、「核苷修飾的mRNA-LNP療法」及「脂質奈米顆粒系統的設計:讓基因治療成為可能」,他們的睿智風采、傾囊相授的熱誠,感動、啟發在場上千位民眾及觀看直播的無數人,也將推促國內產業發展及科技合作交流。

 

首場由永續發展獎得主傑佛瑞•薩克斯打頭陣,他提及藉由2015年通過的SDGs和《巴黎氣候協定》,確定全世界永續發展的方向。可惜的是這些年由於各國內部和國家之間缺乏合作,未能實現這些目標。他強調「對話」是促成合作的關鍵,因此在演講中,薩克斯教授提出幾個加強對話以實現永續發展的關鍵領域和方法,並將關注重點放在公民間、不同世代、跨學科以及政府之間的對話。最重要的是需強化大國和世界主要地區之間的對話來維護世界和平。

 

接著由漢學獎得主潔西卡‧羅森接棒,羅森教授特別強調中國文化的獨立發展特質,指出其與西亞或草原民族文化的不同。她透過出土的青銅禮器和黃金腰帶來介紹上古中國的中原王朝和草原部族這兩個族群截然不同的文化。前者為中國農業經濟、國家、社會和物質文化奠定基礎;後者在北方形成游牧社會,對促成歐亞大陸文化交流厥功甚偉。自公元前1000年起,這兩族群即不斷接觸、競爭,這次演講以此為重要著眼點。羅森教授也進一步比較兩個族群迥異的墓葬形式和對死後世界的信仰,證明環境和氣候對居民生活方式以及社會政治結構的強烈影響。

 

    下午由法治獎得主雪柔.頌德絲開講,她談到近20年,比較憲法的影響力提升及其發展現況,並從三個主題檢視。首先,各國憲法展現匯流現象,圍繞源自西方憲政經驗的傳統憲政模板開展,並因國際法化趨勢而強化。其次是南半球國家的憲政制度,為全球憲政經驗形塑提供獨特貢獻,而有必要進行脈絡化分析。最後,北半球國家的憲政發展,亦可能影響傳統憲政模板及憲法匯流現象。這三大主題構成當代比較憲法研究的重要部份且不斷變化。雖目前仍無法解決這巨大謎題,但仍有望找到方法有效前進。

 

    最後由卡塔林·卡里科、德魯·魏斯曼、彼得·庫利斯等三位生技醫藥獎得主壓軸演講。卡里科教授分享1961年發現信使核糖核酸(mRNA),經過60年的時間,新冠肺炎的mRNA疫苗成為第一個獲得美國FDA核准的mRNA產品。過去,易引起發炎的特性限制mRNA在醫療方面的應用,但透過以假尿苷成功取代尿苷,去除mRNA的免疫原性,讓它能更穩定、更容易被轉譯成蛋白質後,加上使用脂質奈米顆粒(LNP)來傳遞,終於成為一個疫苗開發的有效平台,並在近代醫學療法上展開了革命性的變革。

 

魏斯曼教授提到疫苗是全球主要的醫療工具,每年預防4至5百萬人死亡。經核苷修飾的mRNA於15年前被研發出來,並在新冠疫情期間大放異彩,預防性高且安全。目前已運用至多種病原體的疫苗研發,包括HIV、冠狀病毒變異株、流感、諾羅、瘧疾、結核病毒等。透過LNP傳遞核苷修飾mRNA的疫苗平台更陸續被用於傳遞治療性蛋白、基因治療等領域的開發,顯見其在開發新醫療療法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潛力。

 

庫利斯教授則分享使用基於RNA的基因療法有可能治癒大多數疾病,但需要複雜的遞送系統來達到治療效果,因核酸藥物在體內會被迅速分解,難以到達目標組織也無法滲透到細胞中。而LNP技術將核酸藥物包覆在精密設計的奈米顆粒中,能有效保護藥物在體內傳送,並透過胞吞作用促進其進入目標細胞發揮療效。庫利斯教授也藉由藥物Onpattro詳述LNP系統的發展歷程,說明如何使用相關技術來開發mRNA基因治療藥物。

 

 

關於唐獎

有感於全球化的進展,人類在享受文明與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亦面臨氣候變遷、新傳染疫病、貧富差距、社會道德式微..等種種考驗,尹衍樑博士於2012年12月成立唐獎,設立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四大獎項,每兩年由專業獨立評選委員會(邀聘國際著名專家學者,含多名諾貝爾獎得主),不分種族、國籍、性別,遴選出對世界具有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得主。每獎項提供5千萬獎金,其中含1千萬支持相關研究教育計畫,以鼓勵世人投入探索21世紀人類所需,以頂尖的創新研究成果及社會實踐引領全人類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