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諾貝爾獲獎人野依良治博士談唐獎
2014.03.21
A- | A+
分享
文章出處

基金會尹衍樑董事長、杜英宗董事及陳振川董事兼執行長於2014年2月21日赴日本琦玉縣理化學研究所拜訪2001年諾貝爾獎得主野依良治所長,由著名建築師安藤忠雄陪同,一方面介紹唐獎,也聆聽他對唐獎推動之建議,會面後在野依博士引導下參訪了研究所史館。理化學研究所創設於1917年,是日本擁有多位諾貝爾獎得主之最大研究機構。野依博士1938生於日本兵庫縣,京都大學博士,名古屋大學教授,係首位運用有機金屬分子催化作用,成功研發出不對稱合成催化劑。2001年以不對稱合成的貢獻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野依博士除在化學專業表現卓越,也對日本科技學術發展及教育改革有深入的參與,曾任日本文部省科學暨技術委員會主席及教育改革委員會主席。

陳振川董事在介紹中指出,尹衍樑博士出自於對人類發展的深刻反省與體悟,於2012年設立一個全球性的獎項。唐獎期藉全球性不分彼此的努力,激發各領域研究發展,共同為世界的永續存在而貢獻心力。唐獎的成立及推動係見證東西文明交會融合、經濟政治光輝璀璨,盛唐之世留給後人的是無限的崇敬與嚮往。唐人對世界展現的堅定自信,乃至於兼容各文化、宗教的胸襟與氣度,即為唐獎所要發揚之理念。


野依博士表示,過去各專業領域各自發展,建構專業知識,成為社會可運用之產業。惟領域專精很重要,但現今社會需要的是領域整合以創造更好的社會。在廿一世紀,永續發展是人類存亡最重要的課題,舉凡氣候變遷、資源不足、傳染性病傳播等均是重要的議題,人類發展的問題在過去30年內突然變得嚴重、變得複雜,所需跨領域整合之答案已非西方專門知識能提供。

野依博士進一步表示,現代的災害很多是發生後不可逆之情況,而氣候變遷的問題可能引致後續數萬倍可怕的事。如此危機,實在難以純科學方式告知世人,現在懂科學的人知識是有限的,應該有更多超越領域的思考,以更大目標及夢想去看整體綜合現象;要去想百年後人類如何生活?年輕人要有考量未來的責任感。

西方教育重視菁英個人主義,注重競爭之角度。野依博士認為如何教育年輕人、如何合作,如何形成一個新社會是重要的。他認為人類生存應跨領域合作和交流,應融合不同國家、不同族群,不論在經濟、教育、文化等方面皆是,如何做資源整合及活化很重要。如果為了搶資源而起紛爭,不放下競爭掠奪的觀念,人類很難繼續往前走。

野依博士認為最困難的工作是敎育下一代,日本太仰賴學校,應有好的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在日本,好的大學難進,致有菁英教育,使年輕人無法看見社會及世界之需求及方向。野依博士最後表示:如何教育年輕人對社會貢獻是困難的,期盼唐獎成為世界尊敬的獎,能引領未來研究及教育年輕人,如何透過東方圓融整合宏觀,加上西方分類專精,東西融合,為未來世界之永續發展找出解決方案,成為年輕學者瞭解並想要努力獲得的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