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投入評選 翁啟惠:唐獎對台灣意義重大
2014.04.03
A- | A+
分享
文章出處

今(2014)年6月18日起,唐獎教育基金會將陸續公布第一屆唐獎的獲獎名單,9月舉辦首屆頒獎典禮,評選作業是委託台灣最高學術機構中央研究院負責評選。唐獎唐獎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陳振川特於3月17日前往中研院拜會中研院翁院長,請翁院長談他對於唐獎的期許及看法。

翁啟惠院長於1948年出生於嘉義縣,2006年接任第九任中研院院長,研究領域橫跨化學與生物科技領域,在生物有機化學及醣分子科學有重大貢獻,並於今年1月17日獲得有「諾貝爾獎前哨」稱號的沃爾夫(Wolf Prize)化學獎。

以唐為名,乃崇仰盛唐之世,唐人面對世界時展現的堅定自信,兼容各文化、宗教的胸襟與氣度,即為唐獎所要發揚的理念。陳振川執行長在介紹唐獎時指出,尹衍樑博士出自於對人類發展的深刻反省與體悟,於2012年設立這個全球性獎項,與諾貝爾獎具有不同的時代意義,唐獎所設立的獎項領域是當代人類所面臨的困境,包括農業、人口、環境、汙染等面向,皆為一百多年前諾貝爾獎成立時所無法想像的。

翁啟惠院長表示,引發中研院與唐獎合作的契機,源自於欽佩唐獎尹衍樑博士的理念,以及尹博士對學術界、教育界的支持,才決定由中研院負責唐獎的評選工作,「剛開始時,中研院也感到十分惶恐,不知道是否能承擔這麼重大的責任,擔任這個國際級獎項評選、把關的機構」不過他接著說,「中研院有全球獨特的院士選拔制度,目前260多位院士,都是通過嚴謹程序選拔出來的,且與其他學術機構不同的是,中研院並不把科學和人文領域分開,擁有相關研究單位,素質非常高,中研院可說是國際間的頂尖學術機構,也有充裕能力來評選四個領域的獎項」在這些條件的支持下他認為,「隨著評選程序的展開,現在中研院對於執行這項任務感到越來越有信心。」

翁院長表示,在思考唐獎的評選條件時,首要注重的是原創性、對社會的貢獻度、還有影響力。翁院長指出「原創性是指創新式研究,著重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創新的定義是改變並帶來價值、貢獻。」影響力方面則是需要時間來證明,這些條件都是與諾貝爾獎的相異之處。

在談到唐獎對於學術界的影響時,翁院長說明,「對於學術人才最大的欣慰來自於工作受到肯定。」例如漢學幾乎沒有獎項的肯定,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對世界的影響甚鉅,可以期待唐獎的漢學獎能夠激勵學者和人才更積極投入漢學的研究和發揚,「獎項除了榮耀得獎者之外,其實也是在榮耀該領域,得獎者就是該領域的代表人。」

唐獎每一獎項領域的獎金為新台幣5,000萬元,其中4,000萬獎勵得獎者,另外1,000萬獎金是提供給該領域培育後續研究,立意就是為了培育新人源源不絕的投入。

翁院長也表示,「舉辦唐獎對台灣的意義深遠,會帶動這些領域的研究發展,且都是台灣當前十分需要投入的領域,唐獎的舉辦將能帶給莘莘學子方向的引導,也會帶來人才的回流。」他認為,今年9月份的唐獎週對台灣的意義也十分重大,「是呈現台灣各方面亮點給國際認識的好機會,也是將台灣介紹給國際的契機。」

翁院長指出首屆唐獎得獎者將影響唐獎的格局高度與信譽,所以在評選時,是朝國際級的面向思考。翁院長也對於唐獎的徵選推薦過程感到欣慰,他認為在國際學術界間的宣傳十分廣泛,所以辦理提名的過程十分順利,且被提名者也多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翁院長也期勉,除了頒獎之外,唐獎教育基金會和唐獎得獎者在頒獎之後的角色更重要,是促進研究、教育、宣傳、加強國際與台灣學術間交流的平台,期望唐獎能對台灣、全球產生正面、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