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獎章由日本設計師深澤直人Fukasawa Naoto設計,以一體成型的螺旋曲線,象徵DNA及龍的意象,闡釋生命的力量與運動的動態。螺旋曲線由圓形結構構成,卻不會回到相同原點,象徵著我們歷史、成長及生命的無限感。
該作品以極現代性手法呈現「昇龍」與「降龍」的東方文化哲學,「昇龍」一詞用於表達一種力量不斷提生的狀態,而「降龍」一詞用於表達從天而降、護佑我們土地的龍。在佛教中,「昇龍」亦暗指「上求菩提」的意義,這是僧侶們為求證悟而採取的修行;「下化眾生」則表達萬物皆有情的理解及領悟。
唐獎獎章由日本設計師深澤直人Fukasawa Naoto設計,以一體成型的螺旋曲線,象徵DNA及龍的意象,闡釋生命的力量與運動的動態。螺旋曲線由圓形結構構成,卻不會回到相同原點,象徵著我們歷史、成長及生命的無限感。
該作品以極現代性手法呈現「昇龍」與「降龍」的東方文化哲學,「昇龍」一詞用於表達一種力量不斷提生的狀態,而「降龍」一詞用於表達從天而降、護佑我們土地的龍。在佛教中,「昇龍」亦暗指「上求菩提」的意義,這是僧侶們為求證悟而採取的修行;「下化眾生」則表達萬物皆有情的理解及領悟。
第四屆證書由屢獲國際設計大獎的華人女性之冠—知本設計蔡慧貞總監操刀。她擅長以現代表現手法呈現東方美學意象,從業以來累積82座國際獎項,蔡總監唐獎證書設計概念,以古典哲學中,構成世界所有物質與能量的四大元素—水、地、風、火為視覺意象,隱喻四大獎項與人類生命福祉休戚與共的存在。四大元素以抽象的形式匯聚成人類現存的世界實相,且不斷演進著,也呼應著唐獎四大獎項,隨著時代變化,各自所切中關注的重要命題。
永續發展(水)
水是生命的起源,具有重生與淨化之力,讓生命綿延累積,更臻豐饒,生生不息
生技醫藥(地)
「天地否,地天泰」古早良藥取自植物而發於土,融於斯土,方能與世界相融共生
漢學(風)
文化是需要被傳播的,而風是傳播介質中最具象的抽象,風行草偃,必德澤動人
法治(火)
焰火照亮人類文明的思辨之途,洞悉秩序的紋理,驅逐黑暗
第三屆證書創作,委託荷蘭知名書籍設計師伊瑪‧布(Irma Boom)操刀,以抽象的原創性思考呼應唐獎內涵,設計表現上,以前衛而線性的折紙概念,選擇鮮明的綠、黃、紅、藍色彩表現,呈現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法治四大獎項,引領21世紀當前獨立而思考的精神。
設計師以美國詩人Robert Frost〈未行之路〉(The Road Not Taken)為創作靈感,以詩中意境比擬唐獎得獎人不追求明確而易顯的道路,步上沒人走過的途徑,所思、所想是創新的思維,因此探知到新的領域有了新的發現。四個獎項證書設計各自折切出的方向與角度,彷彿指向一條新的路徑,發展出新的思維領域與空間,A4版型折切破格的表現,象徵唐獎打破思考路徑的框架。外盒設計打開像是開啟一道門,上方印製的唐獎logo,象徵開啟全新的世界。
曾設計2012年倫敦殘障奧運獎章的英國設計大師Lin Cheung,為唐獎第二屆證書賦予了全新的生命,她以「超越紙的界限」來創作,用古籍常見的Buckram技法製作紙質封套,透過「紙」自然流動美感來呈現外觀,曲線的外形,讓證書不只是證書。
證書設計的概念為,「永續發展」透過地球景觀、樹木、動物組成的世界地圖形象,讓大家重新思考該如何看待我們生存的地球環境;「生技醫藥獎」則將紙張的分子與DNA元素創作於同一圖面,象徵者無數排列組合的可能性,希望有一天會被排列起來,成為理解生命科學的創新分子式;「漢學」則藉由中國傳統書法的永字八法,重新解構、演繹漢學的博大精深;而「法治獎」證書上的印記,表示一隻隻伸出的援手,幫助有需要的人,更傳達施與受的概念,象徵法治是幫助人民的重要基石。
唐獎第一屆證書「開啟非凡」為台灣設計師黃維瀚的設計作品,以台灣竹盒守護承先啟後的世紀使命,象徵傳承之門;以海洋之水象徵永續發展,代表生命生生不息;以蘭花象徵生技醫藥,傳遞君子如蘭生命的尊貴與極致;以雲彩象徵法治,代表祥雲瑞彩升天,表徵太平盛世;以山峰象徵漢學,代表東方人文思維的廣博與精深。
證書本體以絲綢作為基調,輔以刺繡寫意國畫,融合細緻工藝的現代美學。門扉上方「圓」的造型象徵唐獎如日中天、圓融圓滿的光蘊幅射遠播,展現了沉著大器的風範。
商標設計
唐獎識別設計由中英文組成,展現中西融合的氣度。
所撰之「唐」、「獎」兩字,形似兩人瀟灑邁開步伐,往前直行。英文 Tang Prize 字樣向左右延展開來,與上下中文字形成四方開展氣勢。
代表色
紅:代表唐獎希望對人類發展做出實質貢獻的熱情,同時,紅色也是華人的傳統代表色。
黑:同墨色。唐獎識別使用中國書畫常見的墨色,代表中華文化中的藝術璀燦。
作曲者鍾耀光先生是台北市立國樂團鍾耀光前團長,他以融合中西方音樂語言的出發點創作,寫給最能呈現西方信號曲精神的銅管五重奏(Brass Quintet),加上一名定音鼓手和二名打擊樂手,配上東方莊嚴典雅的編鐘和二把豪邁奔放的嗩吶,築起這首信號曲東西融和的基本音響架構。
樂曲由莊嚴典雅的編鐘開始,接著是徐緩但精神抖擻的信號曲,由銅管五重奏和打擊樂演奏;接著就是樂曲的主體,富有原住民輕快舞蹈節奏的舞曲,由嗩吶和銅管五重奏相互對話,各自展現其豪邁奔放的個性,最後在華麗絢爛的銅管與嗩吶聲中結束全曲。
鍾耀光先生的作品具有濃厚的中國哲學思想與豐富情感,受到世界各地樂迷喜愛。作品涵蓋前衛大型交響樂,管樂團合奏,國樂,傳統戲曲,音樂劇到新世代 (New Age) 風格的小品。擔任團長7年內,曾為國際著名許多音樂家創作協奏曲,帶領並指揮臺北市立國樂團歐洲巡迴,在曼徹斯特Bridgewater Hall與巴黎夏特雷劇院等著名音樂廳演出,讓臺北市立國樂團的國際能見度大幅提昇。
該曲係台北市立國樂團鍾耀光團長以融合中西方音樂語言的出發點創作,寫給最能呈現西方信號曲精神的銅管五重奏(Brass Quintet),加上一名定音鼓手和二名打擊樂手,配上東方莊嚴典雅的編鐘和二把豪邁奔放的嗩吶,築起這首信號曲東西融和的基本音響架構。
樂曲由莊嚴典雅的編鐘開始,接著是徐緩但精神抖擻的信號曲,由銅管五重奏和打擊樂演奏;接著就是樂曲的主體,富有原住民輕快舞蹈節奏的舞曲,由嗩吶和銅管五重奏相互對話,各自展現其豪邁奔放的個性,最後在華麗絢爛的銅管與嗩吶聲中結束全曲。
作曲者:鍾耀光
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是目前臺灣最知名與最活躍的作曲家。作品具有濃厚的中國哲學思想與豐富情感,受到世界各地樂迷喜愛。作品涵蓋前衛大型交響樂,管樂團合奏,國樂,傳統戲曲,音樂劇到新世代 (New Age)風格的小品。擔任團長七年內,曾為國際著名許多音樂家創作協奏曲,帶領並指揮臺北市立國樂團歐洲巡迴,在曼徹斯特Bridgewater Hall與巴黎夏特雷劇院等著名音樂廳演出,讓臺北市立國樂團的國際能見度大幅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