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法治獎得主頌德絲,那一年曾啟發台灣憲法學者!比較憲法先鋒奔走30年,為轉型國指路

2023.08.10
A- | A+
分享
文章出處


唐獎法治獎得主頌德絲 那一年曾啟發台灣憲法學者

比較憲法先鋒奔走30年  為轉型國指路

 

文/馬揚異

柏林圍牆倒塌後,民主轉型在世界各國遍地開花。雪柔‧頌德絲藉由比較憲法研究專業,,默默協助許多亞太國家落實自己的憲政。二0二三年,她獲頒第五屆唐獎法治獎。

 

曾任内政部、教育部長的台大法學教授葉俊榮回憶一段往事:一九九四年,野百合學運催生的民主轉型在台灣風起雲湧,彼時博士剛畢業、回台灣任教不久的他,受邀飛往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出席一場法學研討會。

 

研討會主題是「人民代表」,他站在台上,以一篇論文〈法統的迷信〉將台灣的萬年國會、老代表修憲躲避改選的制度,介紹給來自亞洲各國的學者。

 

那是台灣扭曲的限制體制第一次被國際法律學者認識。結束之後,會議的主辦人前來致意:「很棒的發表!我們學到很多‧要不是透過你的報告,我們怎麼能認識台灣?」這個人,是澳洲墨爾本大學的法學教授──雪柔‧頌德絲(Cheryl Saunders)。

 

挺身參與,見證民主轉型奇蹟

 

當時,亞洲國家的憲政經驗幾乎不曾進物國際法學界的視野。自耶魯發學院畢業的葉俊榮,一路接受西方法學訓練,也是到了加德滿都那場會議,才第一次認識印度、巴基斯坦、印尼這些國家的憲法體系。「聽完整個討論,回過頭來看台灣,會覺得我們並不孤單,很多國家都用不同方式面臨各自(憲政上的)問題。」他笑著回味。

 

主辦這場會議的頌德絲,為年輕的葉俊榮開啟一扇大門,也進而啟發許多亞洲法學者撰述自己國家的法律制度,為長期由西方國家主導的「比較憲法」領域,補上一塊名為亞洲的拼圖。許多正在經歷民主轉型的國家,因此有了更豐富而完整的參照基準,不再需要單以西方的憲法架構為依歸。

 

近三十年後的今天,頌德絲作為亞洲比較憲法的開路人,獲頒二O二二年的唐獎法治獎。擔任該屆法治獎召集人的葉俊榮表示:「(頌德絲)本身已經是在歐美很有名的國際法學者、擔任過國際憲法學會會長,但她把研究重心放在大不分人不去看的亞洲,在那個時代去做這樣的事情,有獨到的慧見與貢獻。」

唐獎法治獎每兩年頒發一次,獎勵藉由法治促進和平、人權、永續發展的人士或團體。數十年來,頌德絲不只致力學術研究交流,更實際參與許多民主轉型國家如斐濟、尼泊爾、南非的制憲過程,讓憲法研究的影響力走出學界,實際為國家指出前進的方向。

 

七月底,頌德斯從澳洲飛來台灣,在出席唐獎頒獎典禮前接受《今周刊》採訪。聊起這次的航程,她露出慶幸的表情說,還好可從墨爾本直飛台灣、不用像以前在雪梨轉機。儘管大半生研究、甚至實際參與過許多國家的憲政改革,但頌德絲似乎沒有習慣旅行的疲勞,七十多年來始終以墨爾本為家,如今的休閒興趣,也是遛狗、陪伴家人的簡單生活。

 

「比較憲法,幫助人們更了解自己」

 

然而,父母不同的國籍身分,讓她從小就意識到,世界遠遠比她生活的墨爾本來得大。

 

頌德絲出生於二戰時期的應屬印度,如今的巴基斯坦奎達。父親是英國軍人、母親來自美國。當時父親因在緬甸作戰而長期缺席,母親獨自一人帶著三個月大的頌德絲搭船離開戰亂的亞洲回到美國。後來隨著印度的獨立,父親前往日本參與同盟軍占領,兩歲的頌德絲又隨母親赴日與父親團聚。

 

五歲時,頌德絲的父母決定隨著一些當時在印度參戰的英國同袍一起沿往澳洲墨爾本定居。但她仍不時隨父母飛往英國、美國探親。回顧她的童年,頌德絲說:「這段故事裡的國家說多不多,但它們都是很不一樣的國家。稍微留意就能意識到這些國家有多不同、需要各種政府體制來適應這些地方。」

 

對「世界如何運作」的好奇,讓學生時代的頌德絲對歷史與地理科目特別感興趣。高中時她看了電視上的法律節目,即使對法律一無所知,但她很快就立志大學要主修法律,並順利進入墨爾本大學法律系。

 

在這個學校,她一待就是六十年。學士、博士班畢業後,她成為這所法學院的第一位女性教授。也是在這個地方,她展開了長期的比較憲法研究。

 

「不同人可能有不太一樣的定義,但對我而言,比較憲法就是任何將兩個以上的憲法體系拿來比較、從中得到觀察的計畫。」頌德絲如此向我們解釋這門學問:「透過比較憲法,人們能夠更加了解自己‧」

 

最早,她在博士班研究的是澳洲的聯邦政府體制與憲法改革。但隨著研究愈多愈多國家的憲政體制,她也意識到過去習以為常的英美法系、聯邦政府模式,其實不見得理所當然。她更舉台灣去年底十八歲公民權公投為例:「我相信當時你們一定也會對照其他國家的案例、看其他國家將投票年齡限制設在哪裡。這種情況,在世界各地都會發生。」

 

然而在那個年代,法律上的交流並不容易。法學界的參考基準,往往以歐美第一世界國家的法律經驗為主。八八年,頌德絲在墨爾本大學創立了比較憲法研究中心,其中一個分支就以亞洲的憲法經驗為主。後來葉俊榮受邀出席尼泊爾的研討會,也就是這個中心主辦。

 

作為台灣學者,葉俊榮分享亞洲的憲法討論台灣的意義:「我們釋字四九九號,大法官宣布之前的修憲(國民大會代表可自行投票延長任期)違憲。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特殊的狀況,在美國、歐洲都看不到。但我們在哪裡找到例子?印度。」藉由頌德絲為首促成的憲法交流網絡,各個國家也都從彼此的經驗中找到憲政轉型可能的答案。

 

尊重多元,自己的國家制憲自己救

 

隨著出席愈來愈多國際會議,頌德絲也有更多機會實際參與一些國家的憲政轉型過程。譬如九七年斐濟重新制定憲法,邀請頌德絲前往當地發表一篇關於世界各國的憲法序言扮演什麼功能的論文;尼泊爾王室被推翻時,她和葉俊榮同樣受邀到當地給予制憲的建議。但訪問中她特別強調:「我沒有為任何國家制定憲法‧有時候我會在他們制憲的過程中給予一些建議,但我強烈認為,一國的人民必須制定自己的憲法。」

 

她以過去參與南非的憲法改革為例‧也是九O年代,南非種族隔離解除後,頌德絲與一批國際學者到當地針對新版的憲法草案提出建議。「有人提出一些改變的想法,有的也會被拒絕‧」她笑說,「我記得一位成員指出,憲法中不能納入社會經濟權利,那會破壞公民權與政治權。但當地人表示:『如果我們的憲法不保障社會和經濟福祉,人民不會認同這部憲法,這部分要留著。』如今,南非憲法對這些權利的保障非常有名‧」

 

長年參與各個國家制憲的頌德絲,有的不只是淵博的法律知識,更是對尊重多元與務實的態度‧儘管每一部憲法不見得符合我她認同的價值,但在她慢慢地輔助下,也見證了許多民主國家的誕生。聊到未來的規劃,她說希望探討文化、社會對制憲的影響,以及國際法的制定。

 

「之前有人在思考是不是應該針對藥物與疫苗制定國際規範,這在疫情之下是一件滿需要做的事,它很複雜。但透過比較憲法、了解每個國家的人如何被治理,我們才能慢慢得出一個適用於全球的作法‧」頌德絲說‧那或許就像她說的,最終,比較憲法是幫助人們更加了解自己。研究過一個個國家的憲政轉型,現在的她,開始為她身處的這個世界,找尋一個更普世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