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4日電)第三屆唐獎得主日前公布,唐獎總召錢煦透露,評選過程相當不容易,但每名得主都是各組評選人的「共識」得主,這些得主研究不僅符合唐獎精神,也能喚起民眾對相關議題的重視。
第三屆唐獎得主日前陸續揭曉,今年永續發展獎頒給「氣候變遷」議題的兩位學者,生技醫藥獎頒給「標靶治療」領域的3位專家,法治獎得主頒給法律哲學大師,漢學獎則頒給美國唐詩研究權威及日本著名漢學家。
不過,得主產生並非易事,唐獎總召錢煦透露,唐獎評審學者的成就都相當崇高,不論是什麼評選,目的都是從眾多提名中選擇最好的,但各獎項的題目及領域相當廣,該如何判定是一大難題。
他以生物醫藥科技獎舉例,生技範圍廣,今年得主研究與癌症有關,但下回可能就跟心臟或是其他健康、疾病有關,怎麼樣選出最好、對人類最有貢獻的,跟唐獎精神最符合,這並不容易。
錢煦認為,這次評選結束後,各組評選學者都相當高興,因為每個獎項得主都是每組評選人的共識得主,「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最後得主都能讓評選人覺得高興,這才有辦法讓外界信服。
唐獎至今邁入第三屆,錢煦認為,唐獎已達到相當成功的境界,6年前說唐獎沒人知道是什麼,但現在許多人都很了解唐獎。他舉例,過去通知唐獎得獎人,也有得主疑惑這是什麼獎,但現在許多得獎者都覺得獲獎引以為傲。
錢煦也認為,唐獎得主的研究不僅能喚起民眾對於相關議題的關注,像是氣候變遷及人類健康等,也能激發年輕人才對研究的興趣。
錢煦表示,台灣許多科學研究發展相當好,但以生物醫藥領域來說,有許多年輕人不願意投入研究。他認為,唐獎不同於諾貝爾獎等其他大獎,得主公布後,還有相關演講及論壇,能讓得獎學者與學子直接交流,這對年輕人有很大的啟發及鼓勵,可以吸引人才投入研究。(編輯:唐聲揚)10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