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學術大獎──唐獎迎接成立十週年(東方領袖雜誌)
2022.08.19
A- | A+
分享
文章出處

東方領袖雜誌No.14

提到來自瑞典的諾貝爾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您知道台灣也有個受到全球矚目的世界學術大獎嗎?那就是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博士所創辦,每兩年頒發一次,得主遍佈全球6大洲,今年正式邁向成立10週年的「唐獎」!

10年來,唐獎在創辦人、董事會、國際評選委員會及唐獎教育基金會的共同努力下,五屆共誕生了33位來自美、英、日、法、挪威、加拿大、澳洲、南非、孟加拉、哥倫比亞及黎巴嫩等全球6大洲,11個國家的唐獎得主(含3個NPO),第五屆唐獎得主名單也甫於上月(6月18~21日)正式揭曉,「永續發展獎」授予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D. Sachs)、「生技醫藥獎」授予成功開發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mRNA疫苗的三位關鍵科學家: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o)、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和彼得·庫利斯(Pieter Cullis)、「漢學獎」授予潔西卡‧羅森(Jessica Rawson)、「法治獎」授予雪柔.頌德絲(Cheryl Saunders)。透過每屆成功遴選出對世界具有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得主以及一步一腳印地努力耕耘,唐獎已從一個新創設獎變成國際專業人士及組織均認同的世界學術大獎!



唐獎起源

回顧唐獎的成立,始終認為改變世界需要從教育著手的尹衍樑博士,有感於全球化的進展,當今人類在享受文明與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亦面臨極端氣候、新傳染疫病、貧富差距、社會道德式微...等種種嚴峻的考驗,因此集結投入教育志業20多年的經驗,於2012年12月成立唐獎,針對21世紀人類的需求,設置「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四大獎項,每兩年由專業獨立的評選委員會,不分種族、國籍、性別,遴選出對世界具有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得主。提供每獎項5千萬獎金,含1千萬支持得主相關研究教育計畫的費用,藉此鼓勵專業人才投入探索21世紀人類所需,以頂尖的創新研究成果及社會實踐引領全人類的發展。



尹博士的教育大夢

然而,設立一個國際級的學術獎項絕非易事,誠如尹衍樑博士所說:「命名、董事會的形成、中研院的合作、國際支持及宣傳、世界級活動主辦....每件事都很困難,但很有意義,因為這些得主會照亮全世界,促使這些領域有更大的發展。」設立唐獎,「希望14億的華人能一起去面對全世界!」是尹博士畢生的教育大夢,他從1989年成立光華教育基金會,設立光華獎學金開始,當時他的年紀還不到40歲,事業規模也不若今日,而大陸經濟才剛起步,外資尚未進去,各大學資源十分困窘,光華獎學金讓眾多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改變他們的人生,至今共有北大、清華等超過16萬名的青年學子獲獎。接著,尹博士又陸續設置光華工程科技獎、成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學院、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等大學學術機構,並捐贈研究經費及醫療設施給台大、政大、清大、陽明交大、彰師大、中研院、國衛院、榮總…等學校與機關,33年持續投入教育志業、提攜學子,終能一步步實現夢想。

 

獨立專業的評選委員會

除了有尹博士提供龐大的經費支撐外,唐獎成立之初即與國內學術最高殿堂的中央研究院合作,透過中研院的學術地位、人脈、國際關係協助唐獎的評選工作。第一、二屆委託中央研究院負責辦理,聘請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院士擔任評選委員會的總召集人;第三屆起,在中研院的協助下,唐獎成立專業獨立的評選委員會,邀請國際著名專家學者、諾貝爾獎得主等組成四個獨立評選小組,並由集全美四大院:美國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醫學院美國文理科學院等院士於一身的錢煦院士擔任總召集人。

 

唐獎候選人的推薦採邀請制,評選委員會在頒獎前一年5月寄發邀請函給有提名資格的個人或機構來推薦候選人,如世界前十大醫學院的校長,最傑出的校友、國家院士、重要組織等至9月截止,接著到頒獎年的5月前,評選委員會針對候選人的相關資料密集研究、進行討論。除了審視候選人的研究原創性、應用性的表現,也會討論各組候選人可能的排列組合。評選委員會扮演的角色正如唐獎生技醫藥獎召集人張文昌院士所述:「針對每個案例,特別是有潛力的得獎者,他們被推薦的研究內容,評選委員會的前期研究就非常重要。」



基金會負責籌辦世界級獎項

就像諾貝爾獎基金會之於諾貝爾獎,唐獎背後也有個統籌所有行政作業、宣傳計劃的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博士分享唐獎創立時即定位為世界級獎項,為此他特別帶著團隊向世界知名大獎取經,拜訪過諾貝爾獎基金會、東京日本賞與京都賞基金會、以色列沃爾夫基金會、香港邵逸夫基金會…等具有歷史的基金會。並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從空間、人力、制度、預算與費用編列、國際化的網站…等逐一建立、奠定基礎,並順利舉辦了第一屆頒獎典禮,打響唐獎口碑。

 

身為新創設獎,最令陳執行長印象深刻的是2014年第一屆得獎名單出爐後,光是通知得獎人就煞費苦心,以永續發展獎得主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夫人為例,一般人難以接觸貴為挪威三任總理,也領導過「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的她,唐獎則是透過李遠哲院士的人脈,一位挪威科技界人士,也是布倫特蘭夫人好友方能聯繫。陳執行長也親自飛往挪威拜訪,說明唐獎緣由及嚴格評選過程,四獎項得主都是世界最頂尖的人才,終於得到首肯。來台前布倫特蘭夫人非常慎重,來台後也仔細觀察同台的政治人物、全程聆聽同屆其他四位得獎人演講,她後來告知陳執行長:「唐獎得主都是最傑出的!」並也喜歡上台灣。



唐獎十年成果

帶領唐獎基金會10年的陳執行長剖析,成立世界學術大獎需有特定條件與環境的配合,除了前述具前瞻視野的慈善企業家、建立頂尖世界級,專業獨立公正的評選委員會、具備創新及執行力的基金會外,還要整體社會經濟、科技、民主等各方面條件配合,台灣社會經過多年的發展,提供孕育世界大獎的良好環境。很感謝台灣政府單位,如外交部、台北市政府在邀請國際得主來台及國際宣傳上的全力協助。

 

走過10年,四屆唐獎遴選出世界最優秀的人才,不但有兩屆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2014年的詹姆斯•艾利森博士及日本的本庶 佑博士、2016年的珍妮佛•道納博士及伊曼紐•夏彭提耶博士等分別於於得獎4年後再獲諾貝爾獎肯定、唐獎8位女性得主更佔全體個人得主比例達27%,遠超過諾貝爾獎的6%、唐獎也是世界大獎中,首個採提撥部分獎金 (新台幣1000萬元)贊助得主教育研究計畫的模式以傳承及提升知識,目前共有25個研究補助計畫…等,均受到國際矚目與肯定。



唐獎對世界的貢獻

陳振川執行長說:「唐獎是華人對世界的回饋,也讓台灣被世界看見。」10年來,基金會邀請唐獎得主赴世界各重要學術場合進行唐獎講座,也邀請頂尖評委們與國際重量級學者或諾貝爾獎得主抵台交流,不但能帶動這些領域的研究發展,也是將台灣介紹給國際的最好模式。

 

近幾年,正值Covid-19造成全球相當驚人與悲慘的死亡人數,唐獎第四屆生技醫藥得主岸本忠三研發的藥物「安挺樂」(Actemra)及另一位得主查爾斯·迪納雷羅研發阻斷介白素-1的生物製劑「Anakinra」,分別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及歐洲藥品管理局(EMA)許可,用於治療Covid-19!而由第二屆生技醫藥獎得主張峰帶領研發,運用CRISPR技術可快速檢測Covid-19的試劑,也於前兩年獲美國FDA緊急使用授權(EUA)並正式開放使用。

 

張鋒對當年赴台參與唐獎活動時與學生互動的經驗留下深刻印象,「唐獎試著讓更多人關注科學、參與科學。我認為,長遠來說,這些會產生豐碩成果,因為這會激勵年輕學子接觸科學,進而成為科學家,帶來許多對世界產生正面影響的新發現。」而布倫特蘭德夫人也肯定唐獎的貢獻,一如挪威頒發的諾貝爾和平獎鼓勵世人,激起熱情,唐獎關注合作、永續發展等當今世界的重要課題,鼓勵走在時代前面的人。


   

展望未來成立唐獎博物館

不同於許多國際獎項範圍較單一,且偏重科技及基礎科學,面對21世紀的挑戰,唐獎兼顧科技與人文,並重視社會科學,而「永續發展」、「漢學」與「法治」更是世界上該領域的最大獎。面對下個十年,陳執行長語重心長地說,唐獎將步步為營,繼續評選頂尖得主帶領世界文明發展,也期許唐獎能成為華人和世界知識開創連結之平台。此外,更計劃籌備數位博物館、唐獎博物館,保存展示歷屆得主的文獻、影片、資料與貢獻等珍貴資產,致力教育推廣以鼓勵更多年輕人找出方向,努力為世界及人類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