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研發新冠疫苗功臣魏斯曼:未曾歷經失敗才是失敗(遠見雜誌)
2023.10.02
A- | A+
分享
文章出處

 

2022年(第五屆)唐獎生技醫藥獎由3位得主共享:卡里科(Katalin Kariko)、魏斯曼(Drew Weissman)和庫利斯(Pieter Cullis),3人開發的平台,使用經核苷修飾的mRNA疫苗,藉由脂質奈米顆粒在體內傳送,克服將RNA送進人體的挑戰,更是各藥廠能迅速開發新冠肺炎疫苗關鍵,新技術不僅徹底改變疫苗學,更開創以RNA為療法的新時代。

2022年全球仍籠罩在新冠疫情中,唐獎頒獎典禮因而順延一年舉辦。今年8月1日,3位生技獎得主總算親自上台領獎。其中,在mRNA與脂質奈米顆粒兩大研究領域,扮演穿針引線角色的魏斯曼博士,在返美前接受《遠見》獨家專訪,暢談研發mRNA-LNP疫苗的辛苦歷程、與另兩位得主的學術交流、對新冠疫情的看法,以及對學子的勉勵,以下為訪問精華。

確定以免疫學為終生志業

就讀大學時,魏斯曼對基礎科學研究產生興趣,暑假常在哈佛大學研究實驗室度過,同時接觸免疫學和生物化學。碩士學位論文主題是生物化學,但直到攻讀醫學院博士學位,魏斯曼才了解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是免疫學,「因為這是一個人類不了解的新領域,我們看不見抗體、T淋巴細胞,也無從得知它們是如何發揮作用,這讓我對研究免疫系統產生興趣。」魏斯曼說。

醫學院畢業後,魏斯曼成為住院實習醫師,同時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擔任研究員,進入當時由佛奇(Antony Fauci,川普政府白宮首席防疫顧問)主持的實驗室工作,魏斯曼得以接觸愛滋病毒免疫學,認識足以讓疫苗反應的抗原呈現細胞「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s)。

但魏斯曼無法在佛奇的實驗室從事疫苗工作,當他於1997年到賓州大學任教後,才得以全力研究疫苗,後來又結識卡里科(Katalin Kariko),兩人開始共同研究RNA,25 年後,終於成功製造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研究者必須從失敗中汲取教訓

魏斯曼向《遠見》透露,他常與實驗室的同仁們開玩笑說,「研究工作就是退後兩步,前進一步。」做研究的過程裡,許多事情都沒有作用,更多想法行不通,研究者必須做兩件事:一是具備很多可測試的點子,二是研究者必須從失敗中汲取教訓。

「未曾經歷過失敗,才是真正的失敗。」魏斯曼強調,研究者必須從失敗中學習,這很重要,因為失敗將教會研究者如何進步,並利用失敗,來開發更好的研究和想法。所以,魏斯曼認為,世上大多數研究都是失敗的,每隔一段時間,人類社會便出現一個偉大的發現或理論。

魏斯曼以自己為例,他與卡里科在2005年發現RNA的核苷修飾,可減少並消除RNA發炎程度,這是催生COVID-19疫苗誕生的準備工作,他們從數千名科學家的發現進行研究,所得成果再被數千名科學家採用,他直言,這就是人類經驗的延續及累積。

魏斯曼在唐獎頒獎典禮上進行演講。唐獎教育基金會提供

魏斯曼在唐獎頒獎典禮上進行演講。唐獎教育基金會提供

 

要先期預防,也必須懂得籌錢

魏斯曼認為,人類社會在過去的20年,已發生3次病毒大流行,SARS疫情爆發約9個月就消失,但MERS仍在中東地區肆虐,COVID-19則永遠存在,猶如另一種流感,每年出現新的變種或突變,並受更多冠狀病毒影響。

「更重要的是,如何預防下一次的病毒大流行,」魏斯曼表示,過去兩年,科學家一直致力研發「泛冠狀病毒疫苗」,目的是阻止蝙蝠體內的beta病毒傳染給人類,若能成功阻止初期變化,病毒就永遠無法傳播,更不會釀出下一場SARS、MERS或COVID-19浩劫。

因此,魏斯曼認為,人類必須提前計畫生產疫苗,以防止下一次全球疫情流行,流感亦然,必須防止禽流感或豬流感傳染給人類,也要防止伊波拉、茲卡病毒擴散,觀察哪些病毒可能在人類中傳播,並立刻製造疫苗,但這面臨一個大難題:各國都不願意投注經費在一個尚未成形的議題上。

魏斯曼語重心長地說,預防全球可能出現的疫情擴散,研究者應該清楚如何籌募資金,如何讓政府和私人基金會願意為泛冠狀病毒疫苗、泛流感疫苗和其他在未來可能出現的疫苗提供資金。

川普犧牲全世界來成就自己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美國也不例外,當時美國總統川普與時任白宮醫療顧問佛奇的劍拔弩張,令人印象深刻,魏斯曼從1991到1997年在NIH工作,在他眼中,佛奇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魏斯曼為佛奇抱屈,他認為外界並不了解佛奇,僅從政治新聞不足以認識佛奇,魏斯曼提醒,在美國新冠疫情嚴重時,佛奇是唯一敢與川普持不同立場的官員,他疾呼美國人民必須戴口罩、需要接種疫苗的官員,因而遭到當時許多政客的嚴詞攻擊。

「部分美國人民認為接種疫苗屬於自由範疇,但這是我聽過最以自我為中心的謬論,是自戀,這就是川普,以犧牲全世界為代價來成就自己。」魏斯曼嚴肅的說。

魏斯曼坦言,佛奇不顧反對幫助美國與世界,而非出自一己之私,他完全支持佛奇。魏斯曼形容佛奇是偉大的科學家,總是有很棒的點子,但也會聽取別人的想法,「他是一個思想非常開放、樂於分享的人。」

極力避免「見樹不見林」

回顧魏斯曼30年的疫苗研究生涯,他對有志從事疫苗研究的學子有什麼建議?

魏斯曼的回答是:儘早釐清會讓自己樂在其中的事物。

因此,魏斯曼建議,無論是不是學生,能敞開心胸接觸新技術、新想法和新方法,是走向成功的正確路徑。他舉例,RNA疫苗的研究者如果沒接觸過HIV病毒,就不會知道如何製造HIV疫苗。

「廣泛理解並廣泛學習,」魏斯曼說,他希望莘莘學子能自行提出所有問題,全力克服這些問題。同時,他更提醒,假若窮其一生只研究一件事,思惟方式是受限的,要極力避免「見樹不見林」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