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O演繹百年名曲 禮讚唐獎得主創新意
2018.09.24
A- | A+
分享
文章出處

兩年一度的「唐獎光輝 世界共響」音樂會, 24日於國家音樂廳登場,尊榮唐獎得主。邀請國內外優秀音樂家共同精湛演出,展現多變的音樂面貌與啟發。由享譽國際樂壇的名指揮家呂紹嘉,帶領國家交響樂團(NSO)及臺北愛樂合唱團演繹莫札特百年名曲及臺灣名作曲家金希文的作品《日出台灣》,其中更邀請被譽為當代莫札特的單簧管演奏家約格‧魏德曼演奏莫札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共同禮讚今年唐獎得主的榮耀。

 

上半場由唐獎教育基金會委託國內知名作曲家鍾耀光創作《唐獎節慶》開場,樂曲融合中西方音樂語言,透過編鐘、鼓樂、銅管、嗩吶的相互對話,表現唐獎獎項設立精神。接續莫札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是莫札特繼歌劇《魔笛》後,最後一部單一樂器作品,協奏曲處處流露出他特有的音樂風格:活潑、開朗、輕巧,此不朽之作流傳兩百多年,後來更因被納入電影配樂而聲名大噪,包括1985年《遠離非洲》以及2010年《王者之聲:宣戰時刻》。此曲特別由德國備受矚目的演奏、作曲、指揮三棲的全方位音樂家約格‧魏德曼,透過單簧管獨奏與樂團展開精彩對話,激盪出協奏曲的華麗與燦爛,營造更豐富的聲音層次,帶給人們豐沛的心靈響宴。

 

下半場則以編制宏偉的莫札特《安魂彌撒曲》開展,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呂紹嘉表示,安魂曲已是西方古典音樂會上可以純粹以藝術價值而存在的固定曲種,並不侷限於宗教禮儀及撫慰逝者。很多偉大作曲家為此譜曲,也留下大量不朽篇章,莫札特之作更是其中翹楚。其真正意義是藉由音樂,追求人類從有限,今世的肉體,昇華到永恆不滅的人性光輝。「我們認為,在唐獎音樂會上演奏此偉大作品,能賦予此盛會一個突破既定規範,開創永續價值的意義。」

 

最終,由國家交響樂團與臺北愛樂合唱團,共同詮釋臺灣知名作曲家金希文之詠嘆阿里山美景的《日出台灣》畫下休止。以阿里山日出為靈感,配合台語歌詞,唱出東方韻味的優美頌歌,歌詞吟唱「看哪日出阿里山,看哪日出formosa」,表達出對故鄉的關懷與濃郁情感。

 

特地來台參與唐獎週盛會的唐獎第三屆得獎人,分別是永續發展獎的詹姆士•漢森(James E. Hansen)、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Veerabhadran Ramanathan);生技醫藥獎的東尼•杭特(Tony Hunter)、布萊恩•德魯克爾(Brian J. Druker)及約翰•曼德森(John Mendelsohn);漢學獎的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和斯波義信(Yoshinobu Shiba),以及法治獎的約瑟夫.拉茲(Joseph Raz),來自歐美日等國共8位得獎人。

 

唐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表示,唐獎得獎人就像是偉大音樂家,他們致力於各自領域,努力如何讓每個音符排列、重整、鍥而不捨地希望每個樂音都能發揮最大的效用,譜出一篇篇樂章。期望這場音樂會不只向得獎人表達致敬之意,更展現唐獎東西兼容並蓄的國際格局,並以音樂藝術彰顯台灣多元文化之美,帶給與會來賓難忘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