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得主於實驗生物學國際組織大會 破解胰臟癌和肝癌對抗機制
2021.04.28
A- | A+
分享
文章出處

因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世界最大國際生醫盛會「實驗生物學國際組織」(Experimental Biology, EB)大會繼去年取消辦理之後,今年年會改以線上會議方式於4月27-30日舉行。2018年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Dr. Tony Hunter也在美東時間4月27日下午1-2時唐獎講座(Tang Prize Award Lecture)中,分享如何發現酪胺酸磷酸化及相關酪胺酸激酶抑制劑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藥物開發,同時也談論兩項重要研究計畫:胰臟癌和組胺酸磷酸化(histidine phosphorylation)。該場次由實驗生物學國際組織代表人William Coleman與中研院錢煦院士共同主持,線上並吸引多位與會者提問。

 

許多實體腫瘤並不是由單一類細胞異常所引起,而是腫瘤細胞與周遭正常細胞共生下展開合作,組成一個邪惡聯盟,因此如果能夠理解不同的細胞在腫瘤環境中如何相互作用,更有機會治癒疾病。因此Dr. Tony Hunter及其研究團隊努力找尋「胰腺癌细胞與胰腺星形细胞之間的交流網絡」,因為他們發現胰臟癌內的胰腺星形細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被激活時,會在腫瘤細胞周遭形成一個保護殼,阻礙治療。另外激化的胰腺星形細胞會釋放一種稱作LIF的信號蛋白,此信號蛋白會誘發胰臟腫瘤發展,因此Dr. Tony Hunter建議LIF可以成為預測胰臟癌重要的生物標記。

 

過去已發現導致肝癌、乳癌或神經母細胞瘤形成,磷酸化組胺酸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其特性為非常不穩定的分子,因此Dr. Tony Hunter和其團隊於近期發表成功開發一系列結合力高的抗體,這些抗體可以有效結合蛋白質體中的磷酸化組胺酸,有助於於了解磷酸化組胺酸特性及其在癌症中扮演的角色。

 

Dr. Tony Hunter現為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生物學教授,是首位發現酪胺酸可以被磷酸化、酪胺酸激酶的存在及其異常作用的科學家,其重大發現有助生醫界對於細胞活動如何被調控具有全新的認知,也使他成為酪胺酸激酶抑制劑研究領域的先驅者,對現今癌症標靶藥物研究與發現貢獻功不可沒。

 

2021年EB由五大協會共同舉辦,包括美國解剖家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natomists, AAA)、美國生物化學分子暨分子生物學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ASBMB)、美國生理學協會(American Physiological Society, APS)、美國研究病理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Investigative Pathology, ASIP)與美國藥學與實驗醫療協會(American Society for Pharmacology &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ASPET),為促進及激勵生醫科學的創新研究與交流,唐獎於2015年與EB簽署10年合作協議,每年安排唐獎得主於EB年會發表演講,至今已有6位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在年會發表演說,讓唐獎生技醫藥獎的設置精神與遠見,廣為世界相關專業人員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