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成立十週年 六月揭曉第五屆得主 從創設到國際認同的世界大獎
2022.04.26
A- | A+
分享
文章出處

每兩年頒佈一次的世界學術大獎—唐獎,今年正式邁向成立10週年。2012年12月,創辦人尹衍樑博士以投入教育志業20多年的經驗成立唐獎基金會,設置「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四大獎項,並於2014年頒佈首屆唐獎得主。10年來,唐獎在創辦人、董事會、國際評選委員會及基金會的共同努力下,四屆唐獎共誕生27位來自全球6大洲11個國家的唐獎得主(含3個NPO)註1,第五屆唐獎得主名單也將於6月18~21日一連四天正式揭曉,透過一步一腳印地耕耘與努力,唐獎已從新創設獎變成國際專業人士及組織均認同的世界學術大獎!

回顧過往,誠如尹衍樑博士所說:「命名、董事會的形成、中研院的合作、國際支持及宣傳、世界級活動主辦....每件事都很困難,但很有意義,因為這些得主會照亮全世界,促使這些領域有更大的發展。」四屆唐獎遴選出世界最優秀的人才,不但有兩屆唐獎「生技醫藥獎」4位得主於得獎4年後再獲諾貝爾獎肯定、唐獎5位女性得主更佔全體個人得主比例達21%,遠超過諾貝爾獎的6%、唐獎也是世界大獎中,首個採提撥部分獎金 (新台幣1000萬元)贊助得主教育研究計畫的模式,以產生知識傳承及提升,目前共有25個研究補助計畫…等,均受國際矚目與肯定。

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博士表示,唐獎是華人對世界的回饋,也讓台灣被世界看見。10年來,基金會邀請唐獎得主赴世界各重要學術場合、頂尖評委們與國際重量級學者或諾貝爾獎得主抵台交流,不但會帶動這些領域的研究發展,也是將台灣介紹給國際的最好模式。但要辦理一個世界學術大獎,跟國際學術界交流談何容易?「若基金會自己沒有一定的能力,在語文、思想、作法上能與外界溝通,很難與國際學術界建立、維持關係。」他也以10年帶領唐獎基金會的經驗,剖析成立世界學術大獎需有特定條件與環境的配合,首要有具前瞻視野的慈善企業家;其次需建立頂尖世界級,專業獨立公正的評選委員會;再來要有具備創新及執行力的基金會,最後還需社會提供經濟、科技、民主開放成熟的孕育環境。

陳執行長進一步指出,設立唐獎是尹博士的教育大夢!從1989年成立光華教育基金會,設立光華獎學金開始,至今共有北大、清華等超過16萬名的青年學子獲獎,也陸續設置光華工程科技獎、成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學院、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等大學學術機構,並捐贈研究經費及醫療設施給台大、政大、清大、陽明交大、彰師大、中研院、國衛院、榮總…等學校與機關,33年持續在教育界付出,一步步實現其夢想。而世界大獎的評選除了需龐大的經費支撐外,更需要專業,感謝中研院一路協助,透過其學術地位、人脈、國際關係協助唐獎評選工作。也要感謝政府單位如外交部在邀請國際得主來台及國際宣傳上的全力協助。

不同於許多國際獎項範圍較單一,且偏重科技及基礎科學,面對21世紀的挑戰,唐獎兼顧科技與人文,並重視社會科學,而「永續發展」、「漢學」與「法治」更是世界上該領域的最大獎。面對下個十年,陳執行長語重心長地說,唐獎將步步為營,繼續評選頂尖得主帶領世界文明發展,也期許唐獎能成為華人和世界知識開創連結之平台。此外,還計劃籌備數位博物館、唐獎博物館,保存展示歷屆得主的文獻、影片、資料與貢獻等珍貴資產,致力教育推廣以鼓勵更多年輕人找出方向,努力為世界及人類做出貢獻。

註1:四屆 27位唐獎得主(含3個NPO)來自美、英、日、法、挪威、加拿大、澳洲、南非、孟加拉、哥倫比亞及黎巴嫩等11個國家的;年齡最長為第二屆漢學獎得主狄培理(97歲)、年齡最小為第二屆生技醫藥獎得主張鋒(34歲);5位女性得主分別為第一屆永續發展獎得主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第四屆永續發展獎得主珍古德、第二屆生技醫藥獎得主珍妮佛•道納與伊曼紐•夏彭提耶以及第二屆法治獎得主路易絲.阿爾布爾。

【關於唐獎】
有感於全球化的進展,人類在享受文明與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亦面臨氣候變遷、新傳染疫病、貧富差距、社會道德式微..等種種考驗,故尹衍樑博士於2012年12月成立唐獎,設立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四大獎項,每兩年由專業獨立評選委員會(邀聘國際著名專家學者,含多名諾貝爾獎得主),不分種族、國籍、性別,遴選出對世界具有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得主。每獎項提供5千萬獎金,其中含1千萬支持相關研究教育計畫,以鼓勵專業人才投入探索21世紀人類所需,以頂尖的創新研究成果及社會實踐引領全人類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