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YT推出mRNA疫苗三科學家紀錄片 遠赴美、加實驗室拍攝 週日凌晨上線
2022.12.23
A- | A+
分享
文章出處

三年多以來,COVID-19不但奪走了660萬條寶貴性命,顛覆人類既有生活,也重創全球經濟。回顧2019年底,突如襲來的未知傳染病令醫界束手無策,所幸BNT和莫德納隨後僅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成功開發了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mRNA疫苗,快速築起防疫堤防,其運用的全新技術可歸功於唐獎「生技醫藥獎」三位得主的貢獻。為此,唐獎教育基金會特別策劃拍攝紀錄片—「mRNA疫苗的救世之路」,親訪三位mRNA疫苗的幕後功臣,串聯mRNA疫苗研究歷程,本週日 (12/25)凌晨12點起將於唐獎YouTube播出。

 

為了拍攝這三位科學家:卡塔林·卡里科、德魯·魏斯曼以及彼得·庫利斯,製作團隊克服疫情限制,遠赴美國賓州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兩校實驗室親訪拍攝,結合得主的家庭背景、成長經驗、研究發展等不同面向,呈現mRNA疫苗背後不為人知,淚水與喜悅交織的故事。也透過動畫解說,將深奧的RNA技術、疫苗學與脂質奈米顆粒(LNP)傳送系統等原理,轉換成普羅大眾都能理解的科普知識,精彩內容加上唐獎得主的現身說法,相信對於年輕科學家與還在選擇未來道路的莘莘學子有所啟發,也推薦給走過疫情的大眾。

 

研究mRNA 30多年,有「mRNA之母」之稱的卡塔林·卡里科,經歷過缺乏經費、實驗室關閉、沒有固定職位等的挫折,2013年加入BNT竟是她多年來獲得的第一份穩定工作!「請專注在你能夠改變的事情上,別管那些無力改變的事。」她在片中勉勵年輕人:「不要只看表面,如果只看表面,人們會覺得我一敗塗地,你看我被學校踢出去、被降職……,但在實驗室裡,我可以掌控一切。」

 

與卡里科合作20多年的免疫學家德魯·魏斯曼則回憶,剛開始沒有研究補助,很長一段時間就只有他們倆坐在實驗桌旁並肩奮鬥,常常凌晨寄信給彼此討論數據。經過將近10年的努力,當他們終於在2005年、2008年先後發表兩篇能解決RNA關鍵問題的論文,驚人的成果竟然完全沒有引起科學界的關注,但他就是不想放棄,因為真的看到RNA的潛力。直到2020年受邀和醫護人員一起接種mRNA疫苗,「我想這個結果是我的最佳辯護。」「我們做對了,實在不枉費25年來的辛勞。」

 

光是解決mRNA問題還不夠,若沒有LNP就沒有現在的mRNA疫苗。2014年,從未想過要做疫苗的脂質傳送系統先驅彼得·庫利斯接到魏斯曼的電話,同意合作嘗試以LNP包裹mRNA的方式傳送疫苗,效果相當好。談到當得知mRNA疫苗開發成功時的驚喜,「起初我以為70%就不錯了,但是95%的漂亮成果,我認為沒有人可以料想到。」「那些認為脂質不重要的人,現在我們可以證明他們錯了。」

 

2020年mRNA疫苗橫空出世,背後是科學家們數十年來嘔心瀝血的付出。「mRNA疫苗的救世之路」講述mRNA疫苗的研究歷程,卡里科及魏斯曼共同發明了降低mRNA免疫原性的方法,再結合庫利斯開發的LNP系統用以傳送mRNA疫苗,使多年來不被看好的研究領域逐漸嶄露鋒芒。不只美國莫德納和德國BNT投入mRNA領域,BNT也和美國製藥巨頭輝瑞合作投入mRNA流感疫苗的開發,並進行過小規模的人體試驗,這正是為什麼疫情爆發時有成熟的技術平臺可立刻轉做新冠疫苗。

 

COVID-19 mRNA疫苗的成功不僅開創一種全新疫苗,更為醫學帶來無限可能,除了得主持續推進的泛冠狀病毒疫苗、泛流感疫苗及多種基因治療藥物等,莫德納本月13日也發表mRNA癌症疫苗加上抗癌藥物Keytruda的組合,能有效降低黑色素瘤患者死亡或復發機率。除了「mRNA疫苗的救世之路」以外,唐獎教育基金會策畫拍攝的另三支「第五屆得獎人專題影片」,均將陸續在唐獎YouTube播放。

 

 

註: Keytruda:中文藥品名為吉舒達,是用於癌症免疫療法的抗PD-1單株抗體,免疫檢查點PD-1由首屆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本庶 佑所發現並證明其功能。

 

關於唐獎

有感於全球化的進展,人類在享受文明與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亦面臨氣候變遷、新傳染疫病、貧富差距、社會道德式微..等種種考驗,尹衍樑博士於2012年12月成立唐獎,設立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四大獎項,每兩年由專業獨立評選委員會(邀聘國際著名專家學者,含多名諾貝爾獎得主),不分種族、國籍、性別,遴選出對世界具有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得主。每獎項提供5千萬獎金,其中含1千萬支持相關研究教育計畫,以鼓勵世人投入探索21世紀人類所需,以頂尖的創新研究成果及社會實踐引領全人類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