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教育基金會今年受邀於世界漢學界年度盛事—「第八屆美國亞洲學會亞洲分會(AAS-in-Asia)會議」舉辦唐獎講座(Tang Prize Lecture),今(6/26)日唐獎講座在韓國大邱的慶北國立大學(KNU)壓軸登場,特別邀請到2020年唐獎漢學獎得主、知名歷史學家王賡武教授以「一重身份 多重相貌(One Identity Too Many)」主題進行線上演講,他從個人經歷及其背景歷史出發的演講內容深令與會者動容,對於「家」的精闢論述更是發人深省。演講後美國亞洲學會(AAS)會長戴慕珍(Jean Oi)教授還與王教授進行對談,兩人試著「拆解和解釋」從這「宏偉而又令人生畏」的過去所傳來的迴響,成功為AAS-in-Asia三天的議程畫下完美句點。
唐獎教育基金會陳振川執行長表示,「美國亞洲學會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AS) 」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亞洲研究組織,「唐獎漢學獎」則是目前世界上漢學領域最具盛名的大獎,今年很榮幸受邀舉辦唐獎講座,由唐獎漢學獎得主王賡武教授與上千名研究漢學的亞洲內外學者互動與交流,發揮唐獎教育的功能。過往唐獎講座也會在「實驗生物學國際組織(EB)」、「世界基礎與臨床藥理學大會(WCP) 」、「世界科學會 (TWAS) 年會」等唐獎各獎項領域的代表性國際會議組織中舉辦,藉以加強國際交流,致力讓唐獎成為華人和世界知識開創連結之平台。
今日演講,王賡武教授從他的兩本英文自傳—《家園何處是(Home Is Not Here)》和《心安即是家(Home Is Where We Are)》,探討本次會議的主題之一:記憶。帶領所有與會者穿越他在世界各處所發現和建構的新家園,探索其獨特人生中的意外轉折和奇妙曲折。伴隨他的一生,許多重大事件正在塑造中國、東南亞和世界的歷史,在此背景中,這個旅程是對個人身份的自我反思,並試圖通過華人群體無限的聲音和情感所傳達的歸屬感中,找到共鳴。
王賡武教授年近九旬之際完成《家園何處是》、《心安即是家》兩本英文自傳,中文版自傳2020年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前者寫他從出生至19歲,離開馬來亞(今馬來西亞)怡保赴新加坡,就讀新成立的馬來亞大學為止,這段充滿不確定性和轉折的少年經歷,對他後續治學和人生影響至深。後者則是由王賡武教授與夫人林娉婷合著,述說他們輾轉於新加坡、吉隆坡、倫敦、劍橋、坎培拉、香港等地,先後遷居五個國家、七座城市,共同尋求身份認同的歸宿,情感和知性上的探索旅程。
2020年第四屆唐獎漢學獎頒予王賡武教授,以表彰其在中國的世界秩序、海外華人以及華人移民變遷等領域上具開拓性且深入的剖析。身為中國-東南亞關係的專家,王賡武教授透過細究中國歷史上與南方鄰國的複雜關係,以此獨特的視角理解中國。相較於傳統上從中國內在觀點或由西方相對視角來觀看中國,王賡武教授以其豐富的學識與敏銳的洞察力,對華人的世界地位詮釋有新穎重要的貢獻。
【關於唐獎】
有感於全球化的進展,人類在享受文明與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亦面臨氣候變遷、新傳染疫病、貧富差距、社會道德式微..等種種考驗,尹衍樑博士於2012年12月成立唐獎,設立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四大獎項,每兩年由專業獨立評選委員會(邀聘國際著名專家學者,含多名諾貝爾獎得主),不分種族、國籍、性別,遴選出對世界具有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得主。每獎項提供5千萬獎金,其中含1千萬支持相關研究教育計畫,以鼓勵世人投入探索21世紀人類所需,以頂尖的創新研究成果及社會實踐引領全人類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