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得主與台灣產官學界對談 看好mRNA作為新一代藥物的潛力
2023.08.03
A- | A+
分享
文章出處

成功開發對抗新冠肺炎之mRNA疫苗的三位科學家、唐獎第五屆生技醫藥獎得主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o)、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和彼得·庫利斯(Pieter Cullis)今(3)日上午繼續在台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以「新一代藥物的誕生:mRNA」 (mRNA: the New Generation of Medicine)與3位台灣產官學代表展開多方對談,針對mRNA技術的發展現況、開發應用及未來趨分享看法,討論熱烈。

 

在昨(2)日唐獎第五屆得獎人發表獲獎演講後,唐獎教育基金會再偕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TBIO)、及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IBMI),舉辦「唐獎台灣生技論壇」。本場論壇由DCB執行長吳忠勳主持,與談人除了三位得主分別是國科會副主委陳儀莊、中研院院士王惠鈞、東洋藥品總經理侯靜蘭。

mRNA技術為當今世界生技醫藥領域最熱門、也是政府及民間業者高度重視的研究發展及應用課題,發展潛力無窮,除新冠肺炎疫苗以外,也能應用於癌症治療、基因治療及其他傳染病防治等領域。

魏斯曼教授表示,COVID-19疫苗並非無中生有,mRNA-LNP疫苗平台發展多年,原本是用在研發HIV及流感病毒,因新冠肺炎才在短時間內被實際應用並發揮驚人成效。而許多疾病包括瘧疾、肺結核、過敏等自體免疫疾病及遺傳性疾病的療法,目前都在研發中,因此RNA-LNP技術確實前景可期。他也提到,可以在mRNA疫苗中同時放入不同的抗原,如此一來,未來可拉長疫苗施打的間距、也可能減少施打疫苗的次數。不過mRNA疫苗目前仍在發展的初期,能否取代所有的疫苗,需抱持懷疑的態度。

RNA技術醫療應用開發蓬勃發展,中研院院士王惠鈞表示,中研院已經組成團隊,鎖定具有潛力的主題進行研究。在生物科技的應用上面,台灣能否開發出自己的智慧財產非常重要。另外,中研院也打造GMP先導測試廠房,提供測試新開發的技術。他也在論壇中直接邀請有許多協助其他國家設GMP經驗的魏斯曼教授,來擔任mRNA藥物研發顧問,給予台灣團隊協助。

 

東洋藥品總經理侯靜蘭表示,研發新產品非常耗時,需要跨國、跨企業合作,並善用彼此的優勢及資源。目前已經有超過二十種不同疾病,五百多項進行中的臨床試驗,如果要在台灣研發mRNA藥物,重要的是先找到迫切的醫療需求,從罕見疾病中找出致病基因。她也希望政府能夠扮演產學界的橋樑,提供全面的協助,包括法規及資金,她相信台灣的生技公司能全力投入這些突破性的療法中,讓病患看見希望,也讓台灣在國際上發光發熱。

 

對此,國科會副主委陳儀莊表示,台灣有非常健全的醫療保險制度,健保資料庫完整,已蒐集七十多萬筆的基因定序資料,可以連結到病例,這代表可以透過大數據分析從基因中尋找醫療迫切需求。陳儀莊也提到,國科會最近支援兩項核心的研發基礎設施計畫,打造實驗室及研發平台,未來會有兩到三座GMP等級的設施,提供mRNA藥物小規模的臨床試驗,可以銜接中央研究院及國家衛生研究院等機構的研究成果。此外,台灣還有臨床試驗資訊平台TCTC推動臨床試驗研究案。

 

台灣政府致力於轉譯醫學,什麼是加速基礎研究到發展成醫療應用的關鍵因素?庫利斯教授表示,其實在加拿大或北美地區,這整個過程也都欠缺效率且非常繁瑣,除了在研究之初就要設想後面的臨床發展,他也建議要先建立良好的研究生態系與科學獎勵制度。而回應與談人的提問他也指出,台灣無需擔心進度是否落後,而是應該依照自己的步調穩定發展。

 

卡里科教授則說,癌症疫苗的實現還有很多需要考量的因素,mRNA可以製造不同的細胞激素,注入後可驅使免疫細胞找到腫瘤細胞,殺死癌細胞避免轉移,但也需要不同的技術結合一起,才能找出更合適的治療方法。至於業者關心開發哪一種亞洲或華人特定癌症類型藥物,卡里科教授則建議,也許可研究那些未抽菸卻得到肺癌的案例,從預防的角度減少人罹癌的可能。

 

相當關心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行政院長陳建仁,在論壇開始也以預錄影片歡迎三位得主蒞臨壇,並感謝唐獎得主的卓越成就及貢獻為人類社會帶來重大影響。他在致詞中也提到,國科會和經濟部正推動產官學合作,以加速mRNA技術發展,行政院也支持並投資CDMO(藥品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使台灣能接軌國際標準,落實轉譯醫學的實際應用。陳建仁說,台灣擁有優秀的科研人才和創新能力,政府亦高度重視mRNA技術的發展,相信各方共同合作、齊心努力,必能提升台灣在該領域的能力,實現mRNA技術長遠發展的目標,使台灣在國際生技領域更受矚目。

 

唐獎第五屆生技醫藥獎得主授予成功開發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mRNA疫苗的三位關鍵科學家: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o)、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和彼得·庫利斯(Pieter Cullis),以表彰其發現關鍵的疫苗學觀念和方法,進而成功開發對抗新冠肺炎(COVID-19)之mRNA疫苗。他們不僅拯救數百萬人的性命,也促使具備更個人化、更具療效的mRNA-LNP技術,進入新的世代。

 

關於唐獎

有感於全球化的進展,人類在享受文明與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亦面臨氣候變遷、新傳染疫病、貧富差距、社會道德式微..等種種考驗,尹衍樑博士於2012年12月成立唐獎,設立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四大獎項,每兩年由專業獨立評選委員會(邀聘國際著名專家學者,含多名諾貝爾獎得主),不分種族、國籍、性別,遴選出對世界具有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得主。每獎項提供5千萬獎金,其中含1千萬支持相關研究教育計畫,以鼓勵世人投入探索21世紀人類所需,以頂尖的創新研究成果及社會實踐引領全人類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