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教育基金會繼去年6月,2020年唐獎漢學獎得主王賡武教授於亞洲研究學會(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AS)亞洲年會的「唐獎講座(Tang Prize Lecture)」演講,這週二(9)起至今(11)日連續三天於印尼日惹加查馬達大學(Gedung Pusat Universitas Gadjah Mada)舉辦的亞洲研究學會亞洲年會(AAS-in-Asia Conference 2024),再度邀請唐獎教育基金會舉辦唐獎講座,由2022年唐獎漢學獎得主,英國牛津大學中國藝術與考古教授潔西卡‧羅森(Jessica Rawson)以〈China’s Great Tombs and the Treasures They Have Revealed〉(中國大墓與其珍寶揭秘)為題壓軸主講,主辦單位更開放線上參與,讓更多人都能聆聽這場無與倫比的精彩演講。
亞洲研究學會亞洲年會(AAS-in-Asia Conference)是亞洲研究學界年度國際盛事,今年共有來自43個國家的1,500多名學者、學生、藝術家和專業人士出席。本次唐獎講座,主辦單位特別邀請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歷史系麥金農(Stephen MacKinnon)榮休教授擔任主持人。羅森教授發表內容聚焦中國的墓葬傳統和珍貴的出土器物,討論中國古代有關來世的信仰和實踐,並強調文化和歷史背景的重要性。搭配羅森教授精心整理的豐富圖片,探索中國古代墓葬的工程和建築特徵,以及在墓葬中發現的文物,闡釋這些文物如何幫助我們瞭解中國古代社會的文化和信仰,並介紹她的最新力作《Life and Afterlife in Ancient China》(古代中國的生前與死後世界)對中國生死觀的探討。
唐獎教育基金會陳振川執行長表示,有83年歷史,總部位於美國密西根州的亞洲研究學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亞洲研究組織,唐獎漢學獎則是世界上漢學領域最具盛名的大獎,很榮幸雙方持續合作,舉辦唐獎講座,也很感謝漢學獎得主羅森教授在此盛暑,特別從英國飛往印尼,親自與上千名研究亞洲的各國學者互動與交流,讓更多人深入認識漢學,也發揮唐獎創置的功能。
今日演講,羅森教授從新石器時代(約西元前3,000年)至西元前三世紀的中原墓葬傳統展開論述。建於西元前三世紀的秦皇陵深達地下三十多米,可謂工程學的奇蹟;懾人的地下兵馬俑軍隊更是舉世聞名。繼之,漢代(西元前 206 年至西元 220 年)王陵亦是富麗堂皇;王公貴族的玉衣以及西亞進口的銀器、玻璃器令人驚艷。在北京近郊發掘的巨大地下陵墓,我們也看見明(1368–1644)、清(1644–1911)兩朝對此中原傳統的承繼。
各大博物館中的青銅、陶瓷、玉器精品往往出自這些墓葬;帝妃將相身後世界的必需品,正是人們對於祖先冥冥之中在人間的影響力所表達的敬畏與崇拜,也讓後世得以一窺久遠中國的生活實相。羅森教授的講演充分說明了,當世人討論古代文明遺產,中國悠久不凡的墓葬傳統應當得到更高的重視。
2022年第五屆唐獎漢學獎授予潔西卡‧羅森(Jessica Rawson)教授,以表彰其精研中國藝術文物之成就。羅森教授視野宏闊,見解精準,為無聲之物發聲,再現人之所未見;審美觀物,傳承薪火,賦予華夏古典嶄新意義。
不同以往得獎者多集中在文學、歷史與思想史領域,著重文字書寫,羅森教授則以藝術史與物質文化研究見長,關注考古出土的器物,使人們看見藝術品所承載的歷史文化,豐富漢學內涵,展現唐獎漢學獎作為世界大獎的開闊格局及視野。
【關於唐獎】
有感於全球化的進展,人類在享受文明與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亦面臨氣候變遷、新傳染疫病、貧富差距、社會道德式微..等種種考驗,尹衍樑博士於2012年12月成立唐獎,設立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四大獎項,每兩年由專業獨立評選委員會(邀聘國際著名專家學者,含多名諾貝爾獎得主),不分種族、國籍、性別,遴選出對世界具有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得主。每獎項提供5千萬獎金,其中含1千萬支持相關研究教育計畫,以鼓勵世人投入探索21世紀人類所需,以頂尖的創新研究成果及社會實踐引領全人類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