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生技產業年度盛事—BIO 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會)今(23)日於南港展覽館2館正式開幕,上午探討全球生物技術發展的全體會議之重頭戲「唐獎講座(Tang Prize Lecture)」,特別邀請2024年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延斯•祖爾•霍斯特(Jens Juul Holst)教授擔任主講人,分享「GLP-1的發現與GLP-1受體促效劑(GLP-1 RA)的最新研究成果」主題,深入解析GLP-1 RA在糖尿病與肥胖治療的革命性突破,以及其在在多重共病整合治療上的應用潛力。包括能顯著降低大腸直腸癌與肝癌等與肥胖相關的癌症發生率、其用於神經退化的干預治療,可降低失智症風險達45%、以及運用司美格魯肽(Semaglutide)得以延緩糖尿病患者的腎病變進程,並降低腎臟與心血管相關死亡率等。
霍斯特教授說明GLP-1(類升糖素胜肽-1)是一種能夠促進餐後胰島素分泌的腸泌素,此發現源自於對低血糖性腸道激素的探索,主要用於解釋接受胃部手術治療病人的餐後反應性低血糖機制。研究發現,GLP-1還能抑制升糖素的分泌,展現雙重葡萄糖代謝調節的功能。
他指出GLP-1受體促效劑是強效的抗糖尿病藥物。在SURPASS臨床試驗中,使用效力特別强的GLP-1受體促效劑—替爾泊肽(Tirzepatide),以15毫克劑量治療40週後,超過半數患者的糖化血色素(HbA1c )降至5.7%以下,達到正常血糖範圍。而另一個為期3年(共176週)的研究中,前期糖尿病與肥胖的患者發展成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了94%(SURMOUNT-1延伸性研究)。
霍斯特教授進一步說明,早在2015年便有研究證實GLP-1受體促效作用對第二型糖尿病的心血管代謝有正面助益,並在後續的統合分析以及2023到2024年的SELECT和FLOW臨床試驗中獲得進一步驗證。這種效益可能與其對血管內皮細胞的影響(可能透過受體媒介)以及抗發炎作用,例如顯著降低高敏感性C-反應蛋白(hs-CRP)之濃度。更重要的作用機制則是其減重效果幾乎可與減重手術相比。
此外,GLP-1受體促效劑也能抑制食慾和大腦的獎賞機制,能有效維持體重減輕至少4至5年,這一點極為關鍵,因為類似的心血管代謝效益也可見於接受減重手術的患者(該手術可延長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約 9 年的預期壽命)。該藥物也能預防/改善射血分率(ejection fraction)降低或保留而導致的心臟衰竭,並對代謝功能障礙相關的脂肪性肝炎和睡眠呼吸中止症帶來助益。還有如預期般,由於GLP-1對大腦獎賞機制的抑制作用,目前也用應用於酒精與鴉片類物質成癮治療上。
霍斯特教授不諱言GLP-1 RA臨床治療上的挑戰為高昂的藥物價格以及服用後產生的副作用,讓病患難以堅持治療下去。在減重方面,食慾回饋機制的消失也是另一大挑戰,失去進食的快感可能造成病患心理上的反彈,因而抗拒治療,甚至中止療程。他指出若未能提前建立健康生活型態與心理調適機制,減重成果往往難以長期維持。強調應著重治療代謝症候群相關的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族群,並建立有效的長期治療模式。
2024年霍斯特教授與另兩位科學家:喬爾•哈本能、司維特蘭那•莫依索夫共同獲得唐獎第六屆「生技醫藥獎」,以表彰他們發現GLP-1(7-37)為促胰島素因子,並開發基於GLP-1(7-37)的抗糖尿病與抗肥胖藥物。三位得主更多的專業分享,包括去年來台進行唐獎得獎人演講與唐獎大師論壇等的精彩影片均已完成中文字幕,歡迎至唐獎YouTube頻道延伸觀賞:https://reurl.cc/GNmQ1Z。
【關於唐獎】
有感於全球化的進展,人類在享受文明與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亦面臨氣候變遷、新傳染疫病、貧富差距、社會道德式微..等種種考驗,尹衍樑博士於2012年12月成立唐獎,設立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四大獎項,每兩年由專業獨立評選委員會(邀聘國際著名專家學者,含多名諾貝爾獎得主),不分種族、國籍、性別與宗教,遴選出對世界具有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得主。每獎項提供新台幣5千萬獎金,其中含1千萬支持相關研究教育計畫,以鼓勵世人投入探索21世紀人類與全球所需,以頂尖的創新研究成果及社會實踐引領全人類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