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教育基金會昨(22)日與今(23)日一連兩天前往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舉辦2020年唐獎漢學獎得主專題影片「在南方,思索中國:從中華史觀到南洋認同」巡迴首映,由陳振川執行長出訪主持。這是唐獎得主專題影片首次在海外現場放映,今(23)日更邀請到即將歡慶95歲生日的主角—─王賡武教授,親臨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央圖書館會場,與現場觀眾一同觀賞這46分鐘回顧其畢生經歷與貢獻的影片,王教授真情流露的分享感動現場,影片亦獲得熱烈好評。會後,專題影片正式於唐獎YouTube上線播出。
唐獎教育基金會陳振川執行長表示,此次特別選在馬來亞大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兩所與王教授淵源深厚的學府舉辦首映,別具意義,也特別感謝這兩所大學的全力支持。王教授1950年代在馬來亞大學取得學、碩士文憑,並於1962至1968年間擔任文學院院長、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97至2007年則出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現仍為該校特級教授,2020獲頒唐獎後,他更將新臺幣一千萬的唐獎研究補助用於以夫人為名的「林娉婷女士紀念獎學金」,由該校文學院主持,以獎勵東南亞年輕學子投身漢學。
陳振川執行長進一步表示,王賡武教授2020年獲頒唐獎時,正逢COVID-19疫情,影片拍攝計畫延後至2023年啟動;專業團隊橫跨新、馬兩國採訪拍攝,除了深度專訪王教授,還採訪了從學界到華人社區多位重要人士,包括兩所大學的文學院院長、系主任、當地商界、文化圈華人代表……等等,並收錄珍貴史料與影像,細膩呈現王教授非凡的一生和學術貢獻,以及他對於全球漢學界久遠的影響力,是一部極具價值的影像紀錄。而這也是唐獎得主系列影片的一支,期待社會大眾藉由國際頂尖得主的視角汲取智慧,發揮唐獎的教育功能。
專題影片追溯王教授生命的流轉與曲折,探索離散族群的身分歸屬,了解生於中華域外而在儒家薰陶中成長的他,如何發展出「從南方看中國」的獨特視角,並由中國境內的歷史分合,乃至中國與南方鄰國的互動,讓我們完整認識華人在國際社會的定位。片中也歸納王教授對中國史的三大洞見,一為中國中心的世界秩序:天下觀之轉變;二為南方視角的漢學;三為南洋華人研究:多元認同。並引述他的兩本自傳:《家園何處是(Home Is Not Here)》和《心安即是家(Home Is Where We Are)》來傳達對「家」的深刻體悟。
唐獎於 2020 年將第四屆漢學獎頒予王賡武教授,以表彰其在中國的世界秩序、海外華人以及華人移民變遷等領域上具開拓性且深入的剖析。身為中國-東南亞關係的專家,王賡武教授透過細究中國歷史上與南方鄰國的複雜關係,以此獨特的視角理解中國。相較於傳統上從中國內在觀點或由西方相對視角來觀看中國,王賡武教授以其豐富的學識與敏銳的洞察力,對華人的世界地位詮釋有新穎重要的貢獻。
【關於唐獎】
有感於全球化的進展,人類在享受文明與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亦面臨氣候變遷、新傳染疫病、貧富差距、社會道德式微……等種種考驗,尹衍樑博士於2012年12月成立唐獎,設立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四大獎項,每兩年由專業獨立評選委員會(邀聘國際著名專家學者,含多名諾貝爾獎得主),不分種族、國籍、性別與宗教,遴選出對世界具有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得主。每獎項提供新台幣5千萬獎金,其中含1千萬支持相關研究教育計畫,以鼓勵世人投入探索21世紀人類與全球所需,以頂尖的創新研究成果及社會實踐引領全人類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