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今(8)日揭曉化學獎得主,由唐獎第六屆「永續發展獎」得主奧馬爾.亞基(Omar M. Yaghi)與Susumu Kitagawa (Kyoto University),Richard Robson (University of Melbourne)等兩位教授共同獲得,表彰其在金屬有機框架領域之貢獻。這是繼唐獎首屆2014年生技醫藥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本庶 佑(Tasuku Honjo)於2018年共同榮獲諾貝爾醫學獎,2016年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伊曼紐.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珍妮佛.道納(Jennifer A. Doudna)共同榮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2022年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o)、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共同獲得2023年諾貝爾醫學獎後,唐獎得主第四度獲得諾貝爾獎殊榮。
唐獎教育基金會陳振川執行長第一時間即代表基金會及創辦人尹衍樑博士向得主致上誠摯祝賀,也特別感謝唐獎評選委員會以獨立專業與前瞻遠見評選出對世界具有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科學家。奧馬爾.亞基教授去(2024)年特別來台參加唐獎頒獎典禮、唐獎得獎人演講、唐獎大師論壇、青年對談等唐獎週系列活動, 2024年10月1日在新竹中學舉辦的青年對談、在陽明交大舉辦的大師論壇活動後,更在基金會的安排下前往台積電、工研院參觀,分享研究成果也與國內產學界多所交流。
奧馬爾·亞基教授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化學系的詹姆斯與內爾蒂崔特獎座教授,柏克萊勞倫斯國家實驗室的資深科學家,以及柏克萊全球科學學院的首任主任。他同時也是柏克萊巴卡學院的首任共同主任及首席科學家,曾獲得來自17個國家的重要獎項,並擁有60項美國專利。
亞基教授開創的網格化學領域,通過創新的合成方法,將有機和無機單元以強鍵結合力編織成堅固的多孔結晶金屬有機骨架 (MOFs) 和共價有機骨架 (COFs)。這些材料具備多功能特性,可有效捕捉、集中並利用二氧化碳、氫氣、甲烷和水等對地球可持續發展影響重大的小氣體分子。其研究為當前全球面臨的能源、環境及水資源挑戰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對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 (SDGs)具有重要意義。
身為MOFs和COFs材料創始人之一,亞基教授是最先將此前瞻性新材料應用到永續發展領域的科學家並展現具體驚人的成果:在二氧化碳捕集方面,使用特定MOFs材料的容器,在常溫下即能增加18倍的儲存量;經過化學方式修飾過的MOFs和COFs材料,更可從燃燒氣體中精準捕集大量二氧化碳,目前MOFs已應用在加拿大水泥廠的排氣口。在甲烷儲存方面,在常溫及安全氣壓下,含有MOFs材料的容器可以比一般容器多出3倍的儲存量。在氫氣的儲存方面,做為乾淨能源,氫氣儲存不易且具高危險性為其限制,但使用MOFs和COFs材料後,在77K(絕對溫度)及100大氣壓此困難度不高的條件下,即可安全、穩定地儲存12重量百分比的氫氣,是項非常有用的技術。
在缺水地區集水方面,亞基教授僅用一公斤的MOF材料,只需有平常的陽光,就可在沙漠等低濕度的空氣中收集水氣,使其集中在MOFs的孔隙內且水質遠超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及環保署所訂定的飲用水標準。近幾年,亞基教授和美國通用電器公司和新創公司合作,製造可攜式的MOFs集水裝置,以節能及較經濟的方式,成功在沙漠地區每日收集數百公升的飲用水,滿足一家一日的用水量。亞基教授曾公開表示空氣中的含水量幾乎相當於地表所有河流及湖泊淡水的量,希望藉由科技去幫助缺水地區達到「Water Independent」的目標。
2024年10月1日在新竹中學舉辦的青年對談中,亞基教授特別以「破曉之水:從渴求到思索的旅程」為演講主題,與230多位高中生面對面對談交流,分享如何將匱乏轉化為豐盛的個人成長經驗,鼓勵同學們找出熱情所在,勇於冒險,走出自己的路。他強調「非凡的事情往往源自平凡的開始」,鼓勵學生們以正向的生命觀超越環境的限制,即使身處逆境也能激發創新。
【關於唐獎】
有感於全球化的進展,人類在享受文明與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亦面臨氣候變遷、新傳染疫病、貧富差距、社會道德式微..等種種考驗,尹衍樑博士於2012年12月成立唐獎,設立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四大獎項,每兩年由專業獨立評選委員會(邀聘國際著名專家學者,含多名諾貝爾獎得主),不分種族、國籍、性別,遴選出對世界具有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得主。每獎項提供新台幣5千萬獎金,其中含1千萬支持相關研究教育計畫,以鼓勵專業人才投入探索21世紀人類所需,以頂尖的創新研究成果及社會實踐引領全人類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