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唐獎表彰永續發展與COP21精神不謀而合
2015.12.22
A- | A+
分享
文章出處

當地球暖化成為全球人類關心的議題,世界各國的氣候談判代表齊聚巴黎工商大計的時候,台灣唐獎基金會也以NGO觀察員的名義與會,本次COP21特別節目,特地邀請唐獎執行長陳振川博士來到法廣的錄音間,請他來跟本台的聽眾朋友分享其心得。

法廣:先談談幾天下來您這位NGO觀察員在巴黎氣候大會上看到了、聽到了什麼?

陳振川:我想這次會議對人類是不是能夠永續發展至關重要,全世界主要領袖都蒞臨了,目的就是希望達成一個有限制性減碳的公約,讓地球升溫能夠限制在2°C之內。我們當然都很期待,在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即經濟財富與環境狀況都不相等的國家之間,能夠達成共識,踏出最重要的一步。當然,在會場看得到過去製造大量廢氣的國家,主要還是工業先進的國家,會場也有許多開發中國家與地區代表,以及像原住民團體與弱勢的、民間的NGO組織,還有關心環保的社團也都在大會裡面發聲。

成功關鍵當然還是在主要開發國家,還有已開發國家像是中國與印度,他們未來經濟的發展,及在整個碳排量方面預計還是會持續增加且大量,就看這些國家在這之上願不願意做出更多的讓步。總之,會議進行方向,仍然是由主要國家來主導。

法廣:您剛談到的主要國家是指?

陳振川:包括美國,歐洲的幾個大國,中國日本韓國,以及印度等等,還有海灣國家也很積极參与大會活動,其他國家也參與,基本大家都希望在談判上取得一個比較好的共識。

法廣:您提到這一次與會各方都希望取得共識,那此次巴黎氣候談判達成協議的成功率有多高?

陳振川:我想還是會達成,因為現在基本是大家各自提出自己未來的目標,這後面其實還有 ,最主要是,美國跟中國也都了解這個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相信每一個國家都知道這一次不談成,以後就更困難。談成之後,日後在執行的時候,相信還有很多調整的空間,特別是因應以後整個氣候整個環境的變化,再來調整來做得更好。

法廣:唐獎基金會為了參與這次巴黎氣候大會做了哪些準備?

陳振川:我們很高興的是,2012年創立唐獎的時候,就能設置“永續發展”這個項目。那這個獎項就是為了21世紀人類的永續發展,頒給在這方面很有貢獻的人。所以,我們與會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讓大家認識唐獎與其對永續發展的重視,特別是首屆得主是前挪威總理—布倫特女士,她也是聯合國教育環境與能源委員會當時的召集人,1987那年的會議上,她就發表了“我們的共同未來”宣言,替永續發展做了一個定義,這就是整個起頭,一直到今天。因此,大家稱她是永續發展的教母。因她這方面的理念與想法是和唐獎相互輝映的,我們到此也就讓大家知道唐獎着重的及想做的是什麼了。

法廣:除了靜態攤位,唐獎基金會還參與了大會哪些活動?

陳振川:我自己當然利用這次機會對一些NGO團體或政府組織做了觀察,還有研究界與企業界了解他們如何在發展減碳過程中還能製造出商業的機會,一方面促進就業,一方面還能加速減碳工作的進行。這當中也許多創新的點子,通過大家互動可以獲取新知,也能將唐獎介紹給許多NGO。其實,唐獎不僅獎勵有創新有貢獻的個人,有創新和貢獻的團體例如一些NGO組織也是評選會考量的對象,只要他們對評選項目上有長期貢獻,像是IPCC得到諾貝熱和平獎就是因為他們在氣候變遷方面有很大的貢獻。唐獎等於先跟他們做些交流。

另外,台灣也有其他代表團來參加,在不同領域有研究機構,也有NGO代表,有部分官員也來參與。從這樣情況來一方面宣達台灣在減碳上的努力,一方面也學習就能特別掌握整個趨勢。對於台灣將來在國際上推動減碳工作的時候,應該要怎麼共同努力共同奉獻,使其產業經濟各方面能夠獲得永續發展。

法廣:聽完您提到的這些,那台灣對減碳工作的現況又是如何呢?

陳振川:現在,台灣政府也提出了一個蠻有企圖心的目標,希望在2030年時,溫室氣體排放量能視現況排放量將其減少百分之五十。在2050年的時候,能夠減到2005年的百分之五十以下。其實這是一個蠻大的目標,甚至開出的支票比韓國還高。但我覺得台灣目前在比如電價與水價上,特別是98%以上都是進口能源的狀況下,對於核能或其他替代能源整個推動,大家都未形成完全的共識,這將是台灣在做減碳工作中的一大風險,因此,政府一定還要積極尋求更大的共識,特別是在經濟、環境以及社會公益三大支柱上,怎麼透過更高層級大家協調出一個方案,不分黨派,共同界定出可行的目標來努力。

法廣:當然,這次大會大家都主張未來減少使用化石能源,但台灣目前反核聲浪很大,處於地震帶也是原因,面對一個日後不清楚到底該使用何種能源的情況,那台灣在此一領域的共識走向呢?

陳振川:可參照德國還有很多先進國家在推動替代能源的時候,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你要有一個合理的電價,然後所有的老百姓都願意承擔這樣的一個代價。甚至企業也要有壓力去轉型,朝綠色企業來發展。假如現在的政黨在選舉的時候,都說不會提高電價,不會提高水價,那以台灣實際上人口這麼稠密,高山有環海,那能善用的土地和空間所剩不多,特別是台灣電力供應是獨立的,不像德國法國可以向其他臨近國家購買或備源等等。那替代能源需要國家和電力公司一同來積極發展,假如整個商業模式都推不動的話,那一定是一個災難。所以,從一個減碳目標如果成立的話,台灣一定要有一個永續發展的商業模式,才有辦法去整個運轉,老百姓大家一定要能夠了解,不然這條路是走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