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得主本庶佑勉學子 時時保持好奇心
2015.06.29
A- | A+
分享
文章出處

唐獎第一屆生技醫藥獎得獎人Tasuku Honjo本庶佑教授,6月29日在唐獎教育基金會的邀請之下,參加由PanSci泛科學及天下雜誌共同策劃的《堅持-唐獎得主本庶佑與他的抗癌研究》講座,不但與150位台灣的年輕學子、生技醫藥研究人員、科學愛好者,分享最新的「癌症免疫療法」,還和台大微生物學研究所寄生蟲學組的學生楊硯宇,以及來自台大生理所腸胃道免疫組的佘孟萍進行精彩的跨世代對談,他們除了好奇在PD-1被發現,治癒許多癌症之後,癌症醫療接下來的挑戰會是什麼,以及究竟是什麼様的信念,讓本庶佑教授在研究的苦路上不斷堅持下去。本庶佑教授妙語如珠,讓整場演講笑聲不斷,台上台下互動熱絡。

台大生理所腸胃道免疫組的佘孟萍說,因為經費的緣故,自己還無法決定未來是否要走進研究領域、成為科學家,本庶佑教授幽默的說,當他年輕的時候,年輕人普遍都很窮,所以他們反而不會去煩惱金錢上的問題,對於知識非常渴求,現在年輕人的經濟條件變富裕,擁有很多的機會,卻失去發問的好奇心。

由於本庶佑曾以6個C(好奇心Curious、勇氣Courage、挑戰Challenge、持之以恆Continuation、專注Concentration、信心Confidence)來勉勵學生,其中,本庶佑覺得「好奇心」最為重要,他說,好奇心是他的研究動力,因為想知道免疫細胞如何辨別病人,才激發自己持續投入研究,他鼓勵年輕學生要找到問題並且去挑戰,這是從事科學研究者的基本特質;尤其,要當科學家,好奇心是最重要的,不要相信教科書給的答案,對於現成的答案要時時保持懷疑的態度,另外,要建立解決大問題(big question)的信心和勇氣,才能度過漫長研究中的失敗和挫折。

同時,本庶佑教授也語重心長地表示,現今的研究生態中,許多人為求能夠迅速發表論文,而挑選容易回答的題目,當年他在研究PD-1時,他的論文並沒有在《科學》(Science)或《自然》(Nature)上發表過,直到2013年時,《科學》雜誌才將「免疫療法」選為當年度科學突破之最。

本庶佑教授補充說,他也經歷過碰壁期,光是發現PD-1的機制,就花費六年的光陰一無所獲,接著是證明PD-1的用處能夠運用在癌症上,之後他花了一年說服藥廠開發新藥,但動物實驗和進行臨床試驗又是更重大的挑戰,本庶佑回憶起當時面對六年多無法證明PD-1實驗成果的沮喪,本庶佑教授坦承他和實驗室的學生都感到失望和挫折,「我的學生很不開心,我也很不開心」,但正因為堅持下去,最後終於獲得成功。

本庶佑教授也呼籲加強產學合作可以造福很多人,但是應該建立良好的利潤分享機制,尤其在大學預算被政府刪減的情況下,讓藥廠獲得的利潤能夠回饋給從事研究的科學家和大學,才能鼓勵更多科學家投入研究,形成良性循環。

在這場與科學愛好者面對面對談的講座中,本庶佑教授除了用科學家嚴謹的態度來回答觀眾專業的問題,也不忘發揮幽默的一面,將台下觀眾逗得笑聲不斷。

這趟來到台灣,本庶佑教授不只參加SCBA美洲華人生物科學學會2015年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及這場在台大和年輕人的對談,他也在唐獎教育基金會的安排之下,走訪了屏東禮納里原住民部落及長榮百合國小,本庶佑除了稱讚台灣八八風災災後重建迅速,值得日本學習,他更對台灣的美食,特別是台灣美味的芒果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