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大師來台演講 睽違兩年榮耀再現
2016.09.24
A- | A+
分享
文章出處

為了讓國內各界可以親聞唐奬第二屆得獎人成就專業內容、影響及展望,並讓得獎人發揮更深遠的影響力,唐獎教育基金會9/24在台北福華文教會館舉辦四場「唐獎得獎人演講」,毎場超過700人的規模,採英文進行。場次分別為09:00-10:00永續發展演講,10:50-11:50漢學演講,13:30-15:40連續三位得獎人的生技醫藥場演講,以及16:30-17:30法治得獎人演講。

因無法來台,永續發展奬得獎人亞瑟•羅森費爾德(Arthur H. Rosenfeld),邀請與他具有多年師生情誼的美國工程院院士阿胥候•卡吉爾博士 (Dr. Ashok Gadgil)擔任代表人,參與唐奬週系列活動以及發表演講,本次演講講題為「Key Lessons from Dr. Art Rosenfeld: how to solve hard real-world problems and make a sustainable world」,並請前任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擔任主持人。卡吉爾博士專精於永續發展相關之發明,包括能源及水資源等,於2014年獲選美國發明家名人堂(National Inventor's Hall of Fame)。

卡吉爾受訪時指出,他認為羅森費爾德最大的貢獻在於改變人們對於節能的觀念,早在數十年前就提出節能並不是不使用能源,而是更有效率地使用能源,不論是地球生態或經濟效益上都會獲益。

雖然高齡97歲的漢學奬得獎人狄培理無法來台參加唐奬週系列活動,但特別安排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發展亞洲人文及核心課程之夥伴、現任哥倫比亞大學亞洲與中東委員會主任Dr. Rachel E. Chung(鄭義靜博士),代表他發表得獎人演講。此次來台,鄭義靜博士以「Sinology of Wm. Theodore de Bary: a Bridge-Builder Who Became Himself the Bridge」為題,分享狄培理敎授超過一甲子對新儒學的學術研究精華,以及她如何受狄培理影響而投入漢學及跨文化研究。

狄培理的女兒、康乃爾大學現代日本文學教授布瑞特狄培理(Brett de Bary)在受訪時表示,狄培理對她最大的影響在於治學的方式,對於不同文明不能用單一角度、狹隘的眼光去看待,而是要多方面的思考、做全盤的了解,才不會產生偏見,這個原則影響她一生從事學術研究的歷程。

生技醫藥奬3位得獎人伊曼紐•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珍妮佛•道納(Jennifer A. Doudna)、張鋒,針對基因體研究史上最偉大的科技發展之一,也可說是近年來衝擊人類最大的新發現─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發表演說,說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發現歷程、現在的應用以及未來展望。其中,夏彭提耶博士發表「The transformative genome engineering CRIPSPR-Cas9 technology: lessons learned from bacteria」,道納博士主講「CRISPR Systems: Nature's Toolbox for Genome Protection」,張鋒博士則是從「Genome Editing Using CRISPR-Cas Systems: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的角度切入。

唐奬基金會邀請中研院院長廖俊智來擔任生技醫藥場演講的主持人,他特別指出,過去基因密碼難解,因此人們稱之為「基因工程」,現在因為三位得獎人的貢獻,人們才不再需要浩大、繁複的工程,而可以改稱之為「基因編輯」。

第四場為法治獎得獎人路易絲•阿爾布爾(Louise Arbour)演講,以「Future paths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Rule of Law」為題,並邀請到法學專家、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名譽桂冠教授雪柔•頌德絲(Prof. Cheryl Saunders, Laureate Professor Emeritus, Melbourne University)擔任主持人。

阿爾布爾勉勵有志成為人權鬥士的學子,想要為人權奮鬥,需要的不只是一顆善良的心,而是堅強的法律實力,要熟悉法律程序、法條等各個面向,才能真正在捍衛人權上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