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獎得主
雪柔.頌德絲
2022

2022年唐獎法治獎獲獎人為雪柔.頌德絲(Cheryl Saunders)教授,以表彰她在比較憲法的開創性貢獻,特別是推動亞太地區的立憲工程。在極為嚴峻的環境中,頌德絲教授以深厚的學養,引領亞太地區許多國家的立憲方針並提供建言,且數十年來,經由與國內外學者及政治工作者的積極交流、對話、合作,不斷拓展比較憲法的疆界。

 

頌德絲教授出生現今的巴基斯坦奎達市,五歲時定居澳洲。自求學時期到執教,頌德絲教授的學經歷皆以墨爾本大學為中心:她是獲聘為墨爾本大學法學院正教授的第一位女性,1988年在墨爾本大學法學院創設比較憲法研究中心,並擔任過墨爾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頌德絲教授曾獲選為澳洲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及英國國家學術院通信研究員;獲頒澳洲官佐勳章、澳洲世紀勳章、法國榮譽軍團勳章及西班牙國立科爾瓦多大學名譽博士,現為墨爾本大學榮譽桂冠教授。

 

頌德絲教授是比較憲法研究的先驅,更是一名經世致用的實踐者。對憲法一直充滿興趣的她,也很早就對比較憲法這新興且被低估的學科有極大的熱忱。1988年她創辦墨爾本大學比較憲法研究中心,將此學科往國際發展,她曾說「我開始發現比較憲法的工作有多迷人,以及它如何能讓我們對自己在澳洲的憲政發展,得到更清楚的觀點。」特別的是,頌德絲教授主張,比較憲法的研究方法應廣納百川,融合全世界的憲法經驗,而不是偏重於對歐洲及北美憲政發展的關注。

 

在比較憲法中的耕耘,成為頌德絲教授在亞太地區乃至世界其他國家參與憲政改革的能量,而這些經驗的反饋,拓展她對於世界各地憲法經驗的理解,更讓她對於比較憲法知識如何傳遞並產生助益,有深刻的見解。從1990年代開始,她便走訪不同地區,進行立憲工程的推動與憲政相關的討論,包括斐濟、東帝汶、緬甸、斯里蘭卡、尼泊爾、菲律賓及不丹等國家,這些地方的立憲環境艱困,歷經威權統治轉型,他們面臨的憲法問題,不僅困難,更與人民的福祉息息相關。

 

頌德絲教授參與國際憲法學會的工作,亦始於1990年代。國際憲法學會致力為世界憲法學者提供交流平台,交換憲法知識、思辨當前憲政議題,並建立人才庫以針對不同議題提供建議。頌德絲教授於1990年代末期因參與憲法學會工作,得以親身經歷柏林圍牆倒塌後,中東歐的憲法翻新。2004年頌德絲教授擔任國際憲法學會會長,為此她甚至開始學習法文,以確保其能履行會長的職務,使學會的活動與對話具備真正的國際視野。在她的領導之下國際憲法學會在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各地積極參與憲法變遷,與聞者莫大稱譽頌德絲教授為學會所帶來的革新性改變。

 

近年來,頌德絲教授將其專業協助帶到其也平台,包括國際民主和選舉協助研究所(International IDEA),在中東和北非等諸多地區提供憲政諮詢。2016年,頌德絲教授與墨爾本法學院的同事,一同創建憲法變遷網絡(ConTransNet),從理論和實際面,探討憲法在現今全球互動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制定或改革憲法,以發揮實際影響。在上述兩個平台合力之下,頌德絲教授自2016年廣邀各國相關學人,於墨爾本亞太立憲論壇(Melbourne Forum on Constitution Building in Asia and the Pacific)共同研討該區域的迫切憲法議題。

 

亞太地區族群多元、人口眾多、歷史文化背景與政治制度錯綜複雜,過去雖不受重視,但隨著亞太地區漸成世界經濟的重心,加上地緣政治的考量及策略,亞太地區對全球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頌德絲教授在比較憲法的研究,一直以來都專注於如何讓憲政主義的概念奠基在全球及在地實踐上,並發現推動當代憲法的工作時所會面臨的挑戰。而頌德絲教授也在研究中嚴謹分析東亞、東南亞及太平洋島國等地的憲法變遷,記錄了這個擁有獨特文化歷史,情境與西方社會截然不同的區域,在憲政上面臨的困境,以及他們的經驗,帶給世界的體悟。

 

頌德絲教授與亞太地區及其他地方專家學者網絡的合作,讓在地學者能一同參與立憲工程。儘管立憲工程循環往復,時進時退,但透過研究的實踐與經驗的累積,頌德絲教授了解到,立憲工程最重要是能讓國家主導並符合當地狀況,如此才能有效的執行。她將比較憲法的方法付諸於實踐中,採取完全尊重當地歷史文化、民情風俗及決策者的作法,與當地學者及工作者一起組織工作坊及論壇,從在地的觀點出發,找出屬於該國的重要議題與可行路徑,對推動亞太與各地的立憲工程貢獻良多,也啟發了希望透過憲法改革改變社會的人們。

20150501 奧比薩克思在建中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