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技醫藥的發展歷史上,人們從未如此深刻地體會到將卓越的基礎研究快速轉譯到臨床的影響。Pfizer/BioNTech和Moderna僅用不到12個月,就成功開發了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疫苗,而這些疫苗在全球各地已經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正如一位提名人提到:「近期沒有其他科學發現比能對抗新冠肺炎的mRNA疫苗對人類產生的影響更重大、更正面。」然而,這項快速的醫學進步來之不易,它是許多傑出且堅持不懈的科學家們付出艱鉅、甚至曾被低估的努力所得之結果。2022年唐獎生技醫藥獎授予他們中的三位: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o)、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和彼得·庫利斯(Pieter Cullis),向他們致敬。他們開發的新平台使用經過核苷修飾的mRNA疫苗,並藉由脂質奈米顆粒在體內傳送。要將RNA送進人體有兩大挑戰,首先,RNA會觸發先天性免疫反應;其次,RNA在人體內極易降解,難以送達標的細胞或器官。三位獲獎者的突破性發現以及他們為克服這些問題開發的巧妙方法,是SARS-CoV-2疫苗能被快速開發的關鍵。這些技術不僅徹底改變了疫苗學,更開創了以RNA為療法的新時代。
卡塔林·卡里科博士在匈牙利接受教育,並於1985年移居美國,追求她對於RNA疫苗和療法的興趣。更具體地說,她感興趣的是RNA及其化學合成,用以在體外/體內的細胞中有效地表達蛋白質。卡里科博士有系統且嚴謹地解決了將RNA使用在疫苗學和治療中的許多問題。在1990年代,作為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副教授,她對開發用於蛋白質療法中的體外轉錄信使RNA(mRNA)產生了興趣。為此,她必須了解RNA媒介免疫反應的機制。她與她的同事德魯·魏斯曼博士一起證明了mRNA會被類鐸受體(TLRs)辨識,從而參與先天性免疫反應。若將mRNA注射到動物體內,會導致嚴重的發炎反應。然而,他們發現,如果mRNA的核苷經過修飾,就不會引發這些反應。他們因而推斷,被選定在自然存在的RNA(如tRNA)中的核苷通常會被甲基化或修飾,才能不被先天性免疫系統的受體所辨識。他們證明了TLRs確實不能辨識帶有修飾核苷的RNA,例如m5C、m6A、m5U、s2U或假尿密啶核苷。他們的關鍵發現創造了不會引起發炎的隱形 (stealth) RNA,發表在免疫學期刊中(Immunity. 2005;23(2):165-175)期刊中。他們還開發了重要的技術來純化足夠數量且不含寡核苷酸片段或雙股RNA的RNA製劑。她和魏斯曼博士創立了RNARx生技公司,並於2006年至2013年擔任執行長。從2013年開始,卡里科博士與BioNTech RNA Pharmaceuticals藥廠合作,首先擔任副總,後於2019年擔任資深副總,且持續擔任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兼任教授。她作為BNT162-b2論文(Nature. 2021;595(7868):572-577)的共同作者,參與了BioNTech當前臨床獲准的新冠肺炎疫苗開發。卡里科博士和魏斯曼博士擁有非免疫原性、經核苷修飾的RNA應用之美國專利。他們為BioNTech開發/Pfizer生產和Moderna開發生產(US8278036B2 & US8748089B2)的新冠肺炎治療性疫苗奠定了基礎。顯然,她獨具開創性的研究對BioNTech和Moderna疫苗的開發都至關重要。
德魯·魏斯曼博士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疫苗研究的羅伯茨家族教授,他於1997年在該大學開設了他的實驗室,研究開發HIV疫苗。在此之前,他曾在美國國家衛生院的安東尼·佛奇博士團隊中從事HIV相關研究(Nature. 1997;389(6654):981-985)。在與卡里科博士合作之後,他開始投入以RNA作為疫苗的研究。魏斯曼博士和卡里科博士最初合作的研究是關於能誘導發炎反應的樹突狀細胞之mRNA轉染(J Immunol. 2000;165(8):4710-4717; J Biol Chem 277:12689-96, 2002)。如前述,他們在2005年發表了至關重要的發現,在發現經過核苷修飾的RNA是非免疫原性的之後,魏斯曼博士一直積極投入於將該技術應用於開發針對HIV和Zika病毒等病毒感染之RNA疫苗(Nat Commun 8:14630, 2017; Nature 543:248-251, 2017)。由此可見,所有重要的發現都是團隊的努力,魏斯曼博士為這些計畫做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提供了免疫學見解。
彼得·庫利斯是脂質奈米顆粒的開發先鋒,也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更是從分子層面研究膜結構和功能以開發有效治療藥劑的領導者。他的實驗室提出用於轉染的陽離子脂質可以在生物膜中誘導非雙層脂質的結構,從而解釋了轉染試劑如何促進以DNA和RNA為主的大分子在細胞內傳送。這對於開發RNA疫苗至關重要,因為RNA非常不穩定,且難以有效地傳送到細胞中。庫利斯博士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專注於從分子層面理解膜的結構和功能,並將這些知識用到治療目標上。他透過使用模型膜系統來研究脂質在膜中的作用,該系統促成了工程脂質體奈米顆粒(LN或LNP)系統,能傳送常規與核酸基底的藥物。他的研究興趣是在體內傳送siRNA到具有陽離子脂質的新顆粒中、或是傳送用於癌症和疫苗佐劑的免疫刺激藥物(如CpG)、以及包裹化學療法。他的經典論文每篇都被引用超過2000次,且大部分FDA獲准或用於緊急醫療用途的脂質奈米顆粒都依賴於他的技術。庫利斯博士的新技術使他成為11家公司的創辦人,其中,他與人共同創立了Acuitas公司,以開發脂質奈米顆粒藥物。2014年,他開始與魏斯曼博士合作,而當時其正在和BioNTech合作開發RNA疫苗,他們需要庫利斯博士在傳送系統方面的專業知識。2019年,Pfizer與他們一起努力生產含有LNP的mRNA流感疫苗,而當COVID-19大流行來襲時,Pfizer-BioNTech疫苗被製造了出來。很明顯地,若沒有庫利斯博士開發的傳送系統,對抗新冠肺炎的mRNA疫苗就不會如此成功地對人類健康帶來影響。
SARS-CoV-2 mRNA疫苗的成功開發必須使用:(一)用於逃脫免疫系統的核苷修飾RNA(由卡塔林·卡里科和德魯·魏斯曼博士提供)、(二)RNA編碼穩定的病毒棘蛋白(由巴尼·格雷姆和其茲梅其亞·科比特博士提供)和(三)質奈米顆粒技術 (由彼得·庫利斯博士提供)。 並且,BioNTech和Moderna的臨床團隊也應共享以創紀錄的速度開發疫苗的重要功勞。基於授獎人數的限制,在承認其他人的貢獻的同時,唐獎生技醫藥獎評選委員會選擇了卡里科博士、魏斯曼博士和庫利斯博士,作為最值得,和最有代表性的貢獻者。
出生日期: 1955年1月17日
出生地: 匈牙利索爾諾克
國籍: 匈牙利、美國
專長領域: mRNA技術、疫苗學
學歷
1982 匈牙利塞格德大學 生物化學博士
1978 匈牙利塞格德大學 生物學學士
主要經歷
2021-迄今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神經外科兼任教授
2021-迄今 匈牙利賽格德大學教授
2019-迄今 德國 BioNTech SE 公司資深副總
2009-2021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神經外科兼任副教授
2013-2019 德國 BioNTech RNA Pharmaceuticals 公司副總
1995-2009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神經外科資深研究員
1989-1995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系研究助理教授
1988-1989 美國 USUHS 病理學系醫學博士後研究員
1985-1988 美國坦普爾大學生物化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1982-1985 匈牙利科學院生物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學術研究獎
2022 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22 匈牙利科學院榮譽院士
2022 西班牙 BBVA 獎 (The BBVA Foundation Frontiers of Knowledge Awards)
2022 葡萄牙 BIAL 生物醫學獎 (The BIAL Award in Biomedicine)
2022 美國生命科學突破獎
2022 瑞典卡穆魯斯脂質科學獎 (The Camurus Lipid Science Prize)
2022 義大利國家科學院 Chiancone Medal
2022 美國國家疾病研究交流中心 授權研究和發現獎
2022 美國富蘭克林研究所 富蘭克林獎章
2022 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
2022 德國免疫學會免疫學獎
2022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工程學院哈羅德·伯傑獎 (The Harold Berger Award)
2022 德國柏林布蘭登堡科學與人文學院 Helmholtz Medal
2022 日本獎
2022 美國國家科學院 Kovalenko Medal
2022 L’Oréal-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美女性科學獎
2022 美國史丹佛大學終身成就獎
2022 瑞士路易斯·簡安特醫學獎 (The Louis-Jeantet Prize)
2022 丹麥諾和諾德獎 (The Novo Nordisk Prize)
2022 南韓國際疫苗研究所 Park MahnHoon Award
2022 德國保羅·埃爾利希和路德維希·達姆施泰特獎
2022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 明珠大師格林加德獎 (The Pearl Meister Greengard Prize)
2022 美國范斯坦研究所 羅斯分子醫學獎 (The Ross Prize in Molecular Medicine)
2022 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所 Siemens-Ring
2022 比利時索爾維獎 (The Solvay Prize)
2022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西奧多-博韋里獎 (The Theodor-Boveri Prize)
2022 美國 Vilcek 生物技術卓越獎
2022 美國哈佛醫學院沃倫·阿爾珀特獎 (The Warren Alpert Prize)
2022 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2022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2022 美國紐黑文耶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2022 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2021 美國科學促進學會院士
2021 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21 美國成就學院會員
2021 美國阿爾巴尼生物醫學獎 (The Albany Prize in Medicine)
2021 MAP 國際 比爾·福吉全球健康獎 (The Bill Foege Global Health Award)
2021 匈牙利伯利艾獎 (The Bolyai prize)
2021 美國癌症研究所 科利基礎免疫學獎 (The Coley Award in Basic Immunology)
2021 匈牙利德布勒森分子醫學獎 (The Debrecen Award for Molecular Medicine)
2021 匈牙利衛生協會約瑟夫·福多獎 (The Fodor József Award)
2021 德國未來獎
2021 美國科學促進會金鵝獎
2021 美國洛杉磯成就學院金盤獎
2021 法國科學院勳章 (Grande Médaille)
2021 英國劍橋霍金教授研究員委員會 霍金研究員
2021 美國紐約醫學院健康創新者
2021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創新中心年度創新獎
2021 匈牙利知識產權局 傑德利克·阿尼奧斯獎 (The Jedlik Ányos Award)
2021 美國約翰·J·卡林服務獎 (The John J. Carlin Service Award)
2021 美國約翰斯科特獎 (The John Scott Award)
2021 日本慶應醫學獎
2021 美國拉斯克 (Lasker-DeBakey) 臨床醫學研究獎
2021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路易莎·格羅斯·霍維茨獎 (The Louisa Gross Horwitz Prize)
2021 美國強森公司保羅詹森獎 (The Paul Janssen Award)
2021 精準醫學世界大會先鋒獎 (Pioneer Award, PMWC)
2021 美國大腦結構分析基金會 醫學先鋒獎
2021 泰國瑪希敦王子獎 (The Prince Mahidol Award)
2021 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 (Princess of Asturias Award)
2021 新興歐洲委員會瑪麗娜·斯特扎公主獎 (The Princess Marina Sturdza Award)
2021 研究!美國傑出研究公共衛生獎 (The Advocacy Awards, Research!America)
2021 瑞士藥物科學院 (SAPhS) Reichstein medal
2021 匈牙利塞梅爾維斯獎 (The Semmelweis Award)
2021 美國幹細胞基金會幹細胞英雄獎
2021 越南 VinFuture 全球科技獎大獎
2021 奧地利貿易協會 Wilhelm Exner Medal
2021 匈牙利塞格德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2021 美國杜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2021 義大利米蘭人文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2020 歐洲科學院院士
2020 美國布蘭代斯大學 羅森斯蒂爾醫學傑出工作獎 (The Rosenstiel Award)
1978-1980 匈牙利科學院研究獎
1974-1978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學習獎
1973 匈牙利齊格蒙德·莫里茨高中 古斯塔夫·傑米獎 (The Jermy Gusztáv Award)
Publications (Selected):
1. Weissman D, Ni H, Scales D, Dude A, Capodici J, McGibney K, Abdool A, Isaacs SN, Cannon G, Karikó K. HIV gag mRNA transfection of dendritic cells (DC) delivers encoded antigen to MHC class I and II molecules, causes DC maturation, and induces a potent human in vitro primary immune response. J Immunol. 2000 Oct 15;165(8):4710-7.
2. Karikó K, Buckstein M, Ni H, Weissman D. Suppression of RNA recognition by Toll-like receptors: the impact of nucleoside modification and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RNA. Immunity. 2005 Aug;23(2):165-75.
3. Karikó K, Muramatsu H, Welsh FA, Ludwig J, Kato H, Akira S, Weissman D. Incorporation of pseudouridine into mRNA yields superior nonimmunogenic vector with increased translational capacity and biological stability. Mol Ther. 2008 Nov;16(11):1833-40.
4. Karikó K, Muramatsu H, Ludwig J, Weissman D. Generating the optimal mRNA for therapy: HPLC purification eliminates immune activation and improves translation of nucleoside-modified, protein-encoding mRNA. Nucleic Acids Res. 2011 Nov;39(21):e142.
\5. Sahin U, Muik A, Vogler I, Derhovanessian E, Kranz LM, Vormehr M, Quandt J, Bidmon N, Ulges A, Baum A, Pascal KE, Maurus D, Brachtendorf S, Lörks V, Sikorski J, Koch P, Hilker R, Becker D, Eller AK, Grützner J, Tonigold M, Boesler C, Rosenbaum C, Heesen L, Kühnle MC, Poran A, Dong JZ, Luxemburger U, Kemmer-Brück A, Langer D, Bexon M, Bolte S, Palanche T, Schultz A, Baumann S, Mahiny AJ, Boros G, Reinholz J, Szabó GT, Karikó K, Shi PY, Fontes-Garfias C, Perez JL, Cutler M, Cooper D, Kyratsous CA, Dormitzer PR, Jansen KU, Türeci Ö. BNT162b2 vaccine induces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nd poly-specific T cells in humans. Nature. 2021 Jul;595(7868):572-577.